新华社深圳8月9日电(李南玲、林红瑜)玉米秆、马铃薯变身购物袋,回收利用废旧玻璃瓶循环再造,对街头公厕进行节能环保改造,将生物技术应用到清洁生产……在向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过程中,深圳企业已经成为循环经济建设的实践主体。
在全国拥有7家分厂、年产啤酒超过100万吨的金威啤酒,通过对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在降耗节能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以金威深圳一厂为例,目前这个厂生产1吨啤酒的耗水量为5.41吨,而行业平均水耗为6.72吨,以年产24万吨啤酒计,一年节水就超过30万吨;在电耗方面,金威啤酒同样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是循环经济给我们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金威啤酒公司总经理江国强说。在推进循环经济后,金威啤酒已经不产生废物了。他们目前使用的啤酒容器80%是可回收使用的玻璃瓶,另20%的易拉罐同样可以回收利用。外包装分纸箱和塑料箱,纸箱回收每年可为公司带来150万元的效益,而塑料箱则能反复使用。连啤酒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经过处理后也达到一级景观用水标准,可用于城市绿化和洗地浇花。
在深圳,像金威啤酒这样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循环经济的企业越来越多。市资源办主任岳雷表示,深圳把实施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这不仅帮助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也促进了节约型城市的建设。
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清洁生产,离不开“政府之手”推开市场大门。据介绍,几年前深圳就在全国率先制订了资源综合利用条例、清洁生产实施意见等,引导、支持企业走新型发展道路。深圳已连续3年从市能源基金中拨出专款,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培训、方案编制和审核等进行补贴。政府还认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17家。现在,深圳大部分企业都接受了清洁生产培训,制订并实施了无费、低费的清洁生产审核方案。
政府部门的积极推动和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使循环经济理念在深圳企业中开花结果。深圳欣旺达电子公司建立健全清洁生产工作机制,仅成功研制碳带回卷设备一项,就使碳带成本节省2/3。南海酒店投资120余万元引入移动供热设备,将电厂、炼钢厂、化工厂排放到空气中的废热,转化为可以使用的热源,每年能为酒店减少使用燃油474吨,带来近30万元的收益。目前,深圳报业集团的旧报回收体系、东江环保公司的工业废物综合利用处理项目,已被列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福华德电厂的冷却水海水循环利用、嘉泉水公司的海水淡化项目,也被列为国家示范项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