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湖南规范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收集信用数据两亿多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8月29日   来源:人民日报

    企业及个人的信用记录,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经济身份证”,其重要性如今在湖南正逐步被公众认识。日前,长沙市一位王姓居民到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申请住房贷款,因在银行留有不良记录而被拒绝。这是湖南开通信用信息服务半年多来,实施失信惩戒的一例。迄今,湖南省信用信息系统已收集企业、单位及个人信用信息数据两亿多个,其中三成已向社会开放,公众可通过上网及电话、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直接查询。

    以打造“诚信湖南”、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湖南省倾力建设以“三库一网一平台”为核心的社会信用体系。省委、省政府全力协助人民银行、工商、公安三部门,分头建立核心信用信息数据库。同时以湖南电子政务外网为平台,收集交换省内行政、司法机关所掌握的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并开通“湖南信用网”,面向公众提供相关咨询及资讯服务。

    “三库”上与全国联网,下接各基层单位,有效实现信息共享,被湖南社会各界誉为防止失信行为的“防火墙”。据湖南省人事考试中心介绍,过去他们常为“枪手”代考而烦恼,但在今年4月全国职称外语和一级注册建造师资格考试中,他们上网链接“公民信息数据库”查验身份,快捷查出并清理代考人员584人。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湖南继在全国率先出台集信用信息采集、披露、使用于一体的《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后,又通过在本地媒体开辟信用建设专栏、印发《社会信用体系知识读本》、创办“信用研究中心”等多种形式,大力普及信用知识,引导社会信用需求,并让诚实守信逐步成为市场主流和社会规范。

    建设“诚信湖南”使湖南公众的信用意识明显增强,查询使用信用信息蔚成风气。人民银行系统“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月均查询量已逾6万余次;湖南“公民信息数据库”,月均查询量达17万人次;湖南信用网月访问量已超过100万人次;湖南工商系统“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有关守信与失信企业的记录广受瞩目。

    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设,让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受益。长沙市经济适用房中心通过核实购房申请人的身份,发现并处理骗购经济适用房案例40余起。隆回县查阅个人信用信息,查出了33个冒领养老保险金的人。

    “一处失信,处处制约;事事守信,路路畅通。”记者走访湖南各金融机构,了解到他们均已将贷款与企业、个人信用情况紧密结合,对于信用记录良好者,提供优惠贷款利率;对于有不良记录者,则敬而远之。他们依据不良信用记录,迄今已累计拒绝3000余笔贷款申请,同时为上万信用良好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各类优惠信贷服务。(记者贺广华)

 
 
 相关链接
· 湖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