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5年来,每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指标都能超额完成,惟独环保指标折扣不断。环保“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指标中,未完成目标控制要求的主要指标是二氧化硫排放量和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其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和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两项指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所反弹。
究其原因,纷繁芜杂。环境污染治理的历史欠账较多,环保机制不健全,监管能力薄弱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关注。
今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无论中西部地区还是东部地区,在不欠新账的同时,还得还这么多旧账,委实不轻松!“十一五”环保硬指标能否完成让人担心不已。为此,本报记者采写了这组各地近期环保动向的稿件,希望各地能真正把政策执行好,认真落实排污总量削减任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山东搭建环保“绿色高压线”
近日,山东在促进环境保护上一系列动作十分引人注目:8月14日,省政府与所辖17个市政府的水污染物和二氧化硫减排目标责任书,全部签订完毕。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完成情况,成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依据之一。此前,省政府发出通报,对29个违规建设项目进行依法关闭等处理,要求省监察厅、省环保局等部门对重点违法企业、单位的整改进行挂牌督办,责令有关市依法追究泰安高新区管委会分管负责人、济宁市环保局有关领导的行政责任。
据悉,这些企业和部门负责人之所以被处理,都是因为违反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规定,触到了山东的“绿色高压线”。山东在全国率先颁布了《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办法》,并在今年3月1日起施行,明确规定了各种违法行为的处罚。山东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在经济宏观调控中的“控制闸”和“调节器”作用,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坚持环境评价的“第一审批权”,实行环保“一票否决”,搭建起了一条经济发展的 “绿色高压线”。(记者何勇)
甘肃削减污染从黄河“下手”
以黄河甘肃段水污染和兰州、白银、金昌等城市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确保全省COD和二氧化硫总量削减目标及黄河流域治污目标的完成。这是国家环保总局与甘肃省政府签订《甘肃省“十一五”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甘肃省“十一五”二氧化硫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后,甘肃省政府确定的“突破口”。
责任书要求,到2010年底,甘肃省COD排放总量目标控制在16.8万吨,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1.4万吨,削减比例7.7%。其中,黄河甘肃段COD排放量控制在13万吨,在2005年基础上削减1.3万吨,削减率9.1%。2007年起,省政府将按年度对省辖市政府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于次年1月底前将考核结果通报国家环保总局。
据了解,甘肃是西北老工业基地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省份。为此,甘肃省政府要求各地各部门迎难而上,以黄河甘肃段水污染和兰州、白银、金昌等城市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污染防治,确保全省COD和二氧化硫总量削减目标及黄河流域治污目标的完成。(记者曾华锋)
广东严防污染转移
记者从广东省环保局获悉,严格环保审批、防止污染转移是下一步广东环保专项行动重点。广东将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严格控制污染企业向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并积极推进重污染行业统一规划、定点工作。同时,对出现情况恶化或反弹地区,将追究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责任。
广东目前正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珠三角产业升级的有利时机,此次提高环境准入门槛目的在于防止新的环境污染。今后广东省项目环保审批必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 制度,对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不符合有关规划和产业政策,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达不到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目标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
据介绍,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再规划布点新建燃煤燃油火电厂,新建燃煤机组必须同步配套脱硫率不低于90%的高效脱硫系统和在线监控系统。同时广东将积极推进化学制浆、电镀、制革、化工、危险废物处置等重污染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工作。严禁不符合条件的项目进入产业转移园区,严防污染向山区转移。(记者王俊)
江苏提出环保“十优先”
面对“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蓬勃发展的态势,如何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排污总量削减任务?单位国土面积工业负荷全国最高的江苏省作出了自己的回答。近日,在江苏省环境保护大会上,省委书记李源潮明确提出落实“环保优先”方针的具体要求,要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切实做到“环保十优先”。
这“十优先”是:在制定法律法规时,优先进行环保立法;在编制发展规划时,优先编制环保规划;在作出发展决策时,优先考虑环境影响;在调整经济结构时,优先发展清洁产业;在利用有限资源时,优先节约环境资源;在新上投资项目时,优先进行环境评估;在增加公共财产支出时,优先增加环保开支;在建设公共设施时,优先安排环保设施;在进行技术改造时,优先采用环保型技术;在考核发展政绩时,优先考核环保指标。
据悉,江苏各地政府及环保部门已积极行动起来,研究把“十优先”落到实处的具体措施。南京市未来5年将投入不少于500亿元的资金用于生态市建设;无锡、常州、连云港、苏州、南通、泰州、徐州等地也迅速召开了相关会议。(记者孙秀艳)
河南制裁环保“黑名单”企业
河南省政府今年提出“硬起手腕、采取硬措施、打一场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的要求,近日推出环境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对进入“黑名单”者实行联合制裁。
河南省规定,凡有下列十种行为之一的企业将进入“黑名单”:污染防治设施擅自停运,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超标外排的;私设暗道偷排废水的;违法超标2次及以上的或排放污染物超标1倍及以上的;因管理不善,造成重、特大污染事故的;逾期未完成省市政府下达的限期治理任务超标排污的;擅自建设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污染项目;新、改、扩建项目未经审批擅自建设的;新、改、扩建项目未按环评批复文件规定建设,擅自改变厂地、规模、工艺的;新、改、扩建项目环保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步投入使用的;新、改、扩建项目未经同意擅自试运行或试运行期间超标排污的。
对进入“黑名单”的企业,河南各相关部门将公布违法事实和查处意见;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从重予以处罚,限时办结;通告电监(供电)部门对该企业限电或停止生产用电。(记者曲昌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