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达沃斯(瑞士)8月29日电(记者刘国远)2006年国际减灾会议29日举行关于中国减灾现状与挑战的专题论坛,与会的中国政府和学术界代表与外国专家学者就中国应对自然灾害的经验、做法以及面临的挑战等进行了交流。
论坛由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本次国际减灾会议的合作主席王绍玉主持。他说,他本人作为30年前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主持这次论坛具有特殊意义,希望论坛能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交流。
中国黑龙江省副省长王东华在发言中说,中国是发生自然灾害频率最高、遭受损失最大的国家之一,因此中国政府一贯重视灾害防治与风险处理。王东华还详细介绍了中国黑龙江省特有的防灾形势、应急措施等,并特别提到中国政府对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妥善处理,受到与会专家的关注。
中国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协调部主任王晋中在论坛上介绍了中国应急救援队伍及相关救援工作的情况,并客观地指出中国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中尚存在一些问题。
随后,代表学术界的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史培军教授以图文形式向与会者介绍了中国面临的各种自然灾害风险、中国的紧急情况应对计划、“十一五计划”中对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的要求、监督和管理体系存在的缺陷等。
在中国官员和专家结束发言后,与会的200多名外国专家学者就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提问,比如中国如何使用卫星技术监测自然灾害和环境、中国军队在灾害处理中的作用等。中国官员和专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认真回答。
28日在达沃斯开幕的2006年国际减灾会议由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共同主办,来自约9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政府、学术界和企业界代表与会。除中国减灾问题专题论坛之外,本次会议还将举行关于中亚和非洲地区减灾问题的专题论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