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记者韩洁、江国成)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第五次部长会议将于2006年10月18日至20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举行。这是该会议首次在中国举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历史上的首个中期合作战略框架有望在此次会议上达成。
财政部国际司副司长巨奎林1日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作为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下最高级别的会议,此次部长会议将吸引来自中国、阿富汗、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8国的部长们,以及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的高级代表和其他发展伙伴的代表到会。
亚洲开发银行中西亚局副局长姚先斌在发布会上介绍,此次部长会议主题为“加强伙伴关系,促进共同发展”。各国的部长们在会议上将讨论利用综合行动计划加强和深化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同时还将讨论通过实施各国关心的项目拓展合作范围。
巨奎林说,经各国部长审议通过后,会议将达成两项具体成果:通过《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综合行动计划》;启动在艾滋病防治、禽流感防治以及联合研究和能力建设方面的合作,其中综合行动计划将成为今后3到5年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纲领性文件,对各领域的合作提供系统而具体的指导,这也是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中期合作战略框架。
据悉,10月18日至19日将召开中亚区域经济合作高官会,10月20日举行为期一天的中亚区域经济合作部长会议。此外,为配合部长会议,10月16日至17日还将召开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工商论坛,届时来自各参与国的250多名工商界代表将出席论坛。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是由亚洲开发银行倡导并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2002年正式起步。该合作机制重点推进交通、能源、贸易便利化和贸易政策四大领域的合作,旨在促进中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主要工作机制包括部长会、高官会、行业协调委员会和区域工商圆桌会议。部长会议作为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决策机构,每年召开一次。除了8个正式参与国,俄罗斯还以观察员身份参与相关合作。
合作区域不断拓宽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踏上共同繁荣之路
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记者韩洁、江国成)从传统的交通、能源、贸易等领域的合作,到刚刚确立的传染病监测、禽流感防控以及环保等新合作内容,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领域正在不断拓宽,这一合作机制也赢得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财政部国际司副司长巨奎林1日在北京说,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正式启动五年来,在各领域均取得了长足发展。这一合作机制与上海合作组织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为促进亚洲区域的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是由亚洲开发银行倡导并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2002年正式起步。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第五次部长会议将于2006年10月18日至20日在乌鲁木齐举行。这是该会议首次在中国举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历史上的首个中期合作战略框架有望在此次会议上达成。
巨奎林介绍说,交通项目是目前各国合作进展最具成效的领域。各国正在建设包括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公路在内的数条区域交通走廊,中—吉—乌铁路、中—蒙—俄公路等更多的线路也在拟议之中。
在能源领域,区域合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巨奎林说,目前部分中亚国家的输电项目或输气项目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合作还新建立了中亚工商圆桌会议以及中亚电力监管论坛,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机制。
在交通、能源和贸易合作的基础上,各国还有意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在今年8月29日结束的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第二次高官会上,各方一致同意将合作扩大至传染病监测、禽流感防控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据悉,有关这些领域的具体合作还将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第五次部长会议上进行深入讨论。
亚洲开发银行中西亚局副局长姚先斌说,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将为各参与国提供一个长期合作的平台,今后各方将进一步讨论拓宽和深化合作领域,包括开展卫生、疾病和环保等领域的合作以及联合研究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合作。
随着区域合作的快速发展,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赢得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巨奎林说,到目前为止,共有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伊斯兰开发银行6个国际组织以及美、日等部分发达国家作为发展伙伴参与合作。截至目前,包括亚洲开发银行在内的国际组织共为区域合作提供了项目优惠贷款约4.4亿美元,技术援助赠款约8300万美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