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9月3日电(记者覃广华)9月1日,由广西中烟集团出资2000万元设立“真龙教育基金”,每年用其增值部分资助广西大学等5所高校就读的广西籍品学兼优贫困学生。“真龙教育基金”成为一项长期性的教育解困奖学基金。
记者近日在广西各地采访时获悉,除“真龙教育基金”外,从自治区到市、县政府及部门、社会团体都积极地通过不同形式,支持今年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入学,同时建立健全资助贫困学生的长效机制。
从2003年起,自治区人民政府每年从财政拨款500万元设立“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用于帮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普通高校学生完成学业。包括其前身“春雨奖学金”资助的贫困学生在内,“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至今已累计资助学生2.2万人,奖励面约为全自治区特困生总数的四分之一。
同时,广西已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制度,形成了以“奖、贷、助、补、减”为主要内容的资助工作体系。自治区财政厅明确,各高校学费收入的10%用于资助贫困学生。
河池市设立了特困生助学基金,采取政府预算投入、社会捐资助学、单位增加教育资助和学生亲戚帮助为一体的资助困难学生入学机制。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决定从明年开始,每年从财政中拿出50万元注入,并发动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捐款,设立贫困学生扶助基金。之前,都安瑶族自治县每年已经安排28万元作为少数民族学生助学金。
柳州市2003年专门成立了扶贫助困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扶贫助困实施办法,明确规定,每年从市总工会和教育局分别拿出30万元作为扶助基金,不足部分由财政补足。柳州市每年还在财政预算内安排市属高校助学贷款贴息及风险金80万元。(完)
广西5万多困难学子将获国家助学贷款
新华社南宁9月3日电(记者刘媛媛)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了解到,广西32所自治区直属高校“2006-2007学年国家助学贷款”总金额达3.1亿元,预计将有5.3万名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学生获国家助学贷款的资助。
目前,广西的47所公办普通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有7.56万人,占在校生人数的24%,其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大学生3.2万人。今年广西普通高校录取的新生约14万人,据估算,今年新学期开学后,广西各高校家庭贫困的学生将近8万人,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约有3.5万人。
为确保学生正常就学,广西将采取“奖、贷、助、补、减”等多种手段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其中为确保贫困新生入学,广西各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将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经过核实情况后再采取相应资助措施。
据了解,自2005年广西开始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以来,广西已有超过1.7万名学子获得了助学贷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