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最高法院出台涉农案件审判新规保障新农村建设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05日   来源:新华社

最高法院出台涉农案件审判新规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司法保障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记者田雨、王娅妮)在既有涉农案件审判司法政策基础上,最高人民法院5日出台“关于人民法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全国各级法院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目标,依法调整和妥善化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纠纷。

  意见分为5个部分25条。主要从4个方面作出规定:加强涉农案件的立案、审判和执行工作;加强涉农案件的审判监督和涉诉信访工作;继续发挥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人民法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人民调解组织的指导和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负责人表示,出台这一意见,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更好地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作用,进一步做好涉农案件审判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意见强调,各级人民法院要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意义。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工作指导方针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加强涉农案件审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全面发挥人民法院各项审判职能作用建立制度保障机制。

  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全国各级法院“在审判工作中结合实际执行”这一意见,同时强调:上级人民法院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法院涉农案件审判工作的指导,将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下大力气抓紧抓好,常抓不懈。(完) 

法院将拓宽涉农民事纠纷解决途径 探索建立多元化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记者田雨、王娅妮)最高人民法院5日出台的涉农案件审判意见提出,各级人民法院要密切配合有关部门,拓宽涉农民事纠纷解决途径,探索和建立多元化的文明、和谐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

  最高人民法院在意见中提出,要大力支持人民调解工作,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农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工作指导,提高指导水平,并积极探索委托人民调解的有效途径。密切协助和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和送法下乡等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指出,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可以安排人民调解员参加庭审前的辅助性工作,也可以通过规定程序任命有经验的人民调解员担任人民陪审员。

  对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涉农民事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强调,应当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确认该调解协议的效力。(完)

农忙时节田间地头就地办案 最高法院重提“马锡五”推行便民诉讼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记者田雨、王娅妮)“大力加强巡回审判工作,特别是对交通不便的地方,以及农忙时节,要尽量下到当地,就地办案,力争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这是最高人民法院5日出台的涉农案件审判意见向全国法院提出的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在这个新的指导意见里,再次明确强调,要高度重视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现实意义,与时俱进地发扬和丰富“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便民精神。

  所谓“马锡五审判方式”,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陕北解放区出现的一种审判方式。当时陕西陇东地区高等法院审判员马锡五深入案发地,走村串户,经常以调解的方式就地解决民事纠纷案件。

  这种审判方式简便易行,有效地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内部纠纷,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得到发展。

  “新的指导意见要求全国各级法院要以亲民、近民的态度及时审理涉农民事案件,赋予了‘马锡五审判方式’新的时代内涵。”最高人民法院负责人说。

  最高人民法院还要求继续发挥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人民法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充分发挥民事简易程序及时、简便、快捷的制度功能,提高审判效率,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最大限度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意见明确,要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的决定》要求,尽快完成人民法庭的各项建设任务,为人民法庭工作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奠定坚实基础。(完)

拖欠农民工工资等5种民事案件法院应先予执行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记者田雨、王娅妮)最高人民法院5日出台的涉农案件审判意见明确,对与农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案件,要依法积极采取财产保全、先予执行等措施维护其合法权益。

  这个新的指导意见规定,案件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农民一方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但提供担保确有困难且不采取保全措施可能导致申请人利益受损的,人民法院可以免除申请人的担保义务,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意见还明确,在审理下列5种民事案件过程中,对符合先予执行法定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裁定先予执行:因假冒伪劣农用物资造成损失,农民要求赔偿损失的损害赔偿纠纷;因拖欠农民当事人农副产品货款产生的支付欠款纠纷;拖欠农民工工资或者劳务报酬纠纷以及有财产给付内容的涉及农民工的劳动争议纠纷;涉农人身伤害损害赔偿纠纷;其他符合先予执行法定条件的情形。

  根据意见,发包人与承包人存在结算争议,但拖欠农民工工资或者劳务报酬的事实清楚,经承包人申请并依法提供担保,人民法院可以就工程款中涉及农民工工资或者劳务报酬部分裁定先予执行。但应采取一定措施确保工资、报酬发放到位。

  此外,意见明确,因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等特殊情况需要快审、快结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尽快审理,及时裁判。确有必要的,可以裁定先予执行。(完)

农民当事人申请执行不预收费用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记者田雨、王娅妮)“农民当事人申请执行的,不预收申请执行费用,该笔费用在执行财产清偿债务后予以扣取。”

  这是最高人民法院5日出台的涉农案件审判意见所明确的。最高人民法院强调,要认真做好涉农案件的执行工作,保障胜诉农民的合法权益尽快得以实现。

  最高人民法院同时强调:“被执行人也是农民当事人且经济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其申请适当减免。”

  根据这个新的指导意见,各级人民法院在审理婚姻家庭、继承、赡养、抚养以及相邻关系等普通涉农民事纠纷过程中,要切实保护妇女、老人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关系,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乡风文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在审理各类涉农民事纠纷案件时,各级人民法院亦被要求“应当充分发挥诉讼调解的作用,将诉讼调解贯穿案件审理的全过程”。

  最高人民法院指出,要加大调解力度,按照“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原则,努力提高调解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尽量促成当事人达成调解,做到消除矛盾、减少对抗、定纷止争,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避免机械办案。(完)

最高法院三项措施加强涉农案件信访工作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记者田雨、王娅妮)最高人民法院5日出台的涉农案件审判意见提出,各级人民法院要加强涉农案件的审判监督和涉诉信访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据此提出3条意见:

  ——对案件尚在审理过程中的上访人员,应当告知其继续参加诉讼,并督促相关人民法院依法及时审判。

  ——对符合法定再审条件的申诉或当事人申请再审案件,要依法及时启动再审程序。进入再审程序后,应当依法及时审结。

  ——上访老户无理缠诉的,要在当地党委领导、人大监督和政府、村民自治组织的支持、配合下,做好服判息诉工作。(完)

最高法院明确8类涉农犯罪须坚决依法惩处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记者田雨、王娅妮)最高人民法院5日出台的涉农案件审判意见明确,对8类危害农村社会稳定、破坏农业生产、损害农民利益、危害农村民主管理的犯罪,要坚决依法惩处,全力维护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这8类涉农犯罪是: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犯罪;利用职权截留、挪用、侵占国家涉农财政补贴、农业生产投入、农村社会保障资金、征地补偿资金和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等各项农业救济款物,侵占农村集体和个人财产的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及黑恶势力团伙犯罪;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非法占用耕地,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的犯罪;利用“六合彩”等方式的赌博犯罪;破坏选举犯罪;破坏农田水利、电力等生产生活设施的犯罪;其他严重危害农业生产、农村社会治安或者侵害农民权益的犯罪。

  在审理各类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过程中,最高人民法院强调,要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等相关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依法维护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农民各项土地承包经营权益。(完)

涉农纠纷案件有望“当日立案、及时移送”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记者田雨、王娅妮)最高人民法院5日出台的涉农案件审判意见强调,要加强涉农案件的立案工作,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各类涉农纠纷案件,要依法及时立案,尽量做到当日立案,及时移送。

  意见强调,要切实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的决定》中有关“人民法庭直接受理案件”的规定,真正从制度和机制上为方便广大农民群众诉讼提供保障。

  意见强化对农民当事人的诉讼指导、提示和释明工作,强调要落实诉讼风险提示工作,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对符合缓、减、免交诉讼费用条件并提出相应申请的农民当事人,应当准许其缓、减、免交诉讼费用。要针对农民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切实加强诉讼指导工作,为涉农案件当事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合理实施诉讼行为提供帮助。(完)

最高法院要求慎重妥善处理农村征地纠纷 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记者田雨、王娅妮)最高人民法院5日出台的涉农案件审判意见强调,各级人民法院要依法慎重、妥善处理涉及农村集体土地征用的民事纠纷,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最高人民法院指出,对群体性纠纷以及其他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案件,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在当地党委领导、人大监督和政府的支持下,力争把矛盾化解在当地、化解在基层。

  这个新的指导意见还提出,要充分发挥行政审判职能,正确、及时审理行政乱收费乱摊派、土地确权、集体土地征收、土地征收中的房屋拆迁及安置补偿、行政赔偿等涉农行政案件,依法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意见指出,各级人民法院要加强和充实涉农案件的审判力量,指定业务水平高、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审判人员负责审理涉农案件,必要时可以设立专门合议庭或配备专门人员审理该类案件。(完)

 
 
 相关链接
· 首届上合组织成员国最高法院院长会议于9月举行
· 最高法院部署开展人民法庭工作等五项活动检查
· 最高法院要求各地始终保持严打毒品犯罪高压势态
· 中国受害者呼吁日最高法院公正审理细菌战诉讼案
· 最高法院明确上级法院将督办长期不能执结的案件
· 最高法院要求各级法院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