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内资企业所得税允许扣除计税工资标准调到1600元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08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记者陈二厚)国家税务总局8日宣布,经国务院批准,自2006年7月1日起,内资企业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允许扣除的计税工资标准由目前的人均每月800元上调到1600元,同时停止执行按20%比例上浮的政策。

  税务总局负责人表示,此举是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改革前一项重要的政策调整,有利于缩小内、外资企业的税负差距,逐步实现公平竞争。

  据有关部门的测算显示,这一政策的实行,将减少今年企业所得税收入120亿元。这个数额对国家财政收入影响不至于过大,可以承受。

  目前,我国内资企业所得税工资税前扣除主要实行限额计税工资政策。从1999年起,计税工资的人均每月扣除限额标准为800元,在此基础上,省级人民政府可自行确定上浮20%,并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备案。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2005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每月已达1533.75元,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效益好的行业更高,大大超过了我国目前规定的月人均800元的税前扣除限额。

  而外资企业在计算缴纳所得税时,工资支出允许全额扣除。根据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资料测算,内资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比外资企业高近10个百分点,工资扣除政策差异是重要原因之一。

  这位负责人表示,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现行规定的计税工资扣除标准太低,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内资企业税收负担,扩大了内、外资企业的税负差距,不利于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开展公平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为减少工资支出得不到全额扣除带来的额外税收负担,采取了各种违规方式变通扣除,如有的以购物卡集中消费等方式扣除,有的把本来属于职工薪酬范围的支出有意列入其他名目扣除,本应工资化的住房补贴、车改补贴、通信补贴等不计入工资薪金中,以其他名义扣除。这些行为扭曲了经济活动的真实面目,也加大了税收管理的成本。

  据了解,税务总局已要求各级税务机关将这一政策落实到相关企业,同时,认真测算今年7月1日起执行新的计税工资政策后对每个纳税人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具体影响,在9月-12月纳税人按月(按季)申报预缴企业所得税时,确保将7月-12月执行新政策的规定落实到位。(完)

  此次调整为何依然没实行和外资企业同样的全额扣除标准?

  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记者陈二厚)国家税务总局8日宣布,自2006年7月1日起,内资企业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允许扣除的计税工资标准由目前的人均每月800元上调到1600元,同时停止执行按20%比例上浮的政策。这一调整无疑减轻了内资企业税负,但和外资企业允许全额扣除的标准相比,这一政策似乎仍没“到位”。记者就此采访了税务总局负责人和相关专家。

  这位负责人表示,出台这一标准,是经过财政部、税务总局反复研究,之所以仍采用限额扣除,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可以基本解决多数企业工资税前扣除不足问题。2005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每月1533.75元,将内资企业工资税前扣除标准提高到人均每月1600元,可以解决大多数企业工资税前扣除不足的问题。

  二是与个人所得税费用减除标准相衔接。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费用减除标准已从每人每月800元提高到1600元,将内资企业工资税前扣除标准也提高到人均每月1600元,两个所得税互相照应,政策兼顾。

  三是有利于税收管理。由于目前一些企业的自我约束能力仍较弱,利用多扣工资逃避所得税的行为没有相应有效的监管措施,为了防止滥用政策逃税,在目前征管手段还不完善的条件下,有必要沿用限额扣除的办法。

  同时,主管部门和一些专家还表示,采用这一标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考虑到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提高计税工资扣除标准,将使企业增加税前扣除、国家税收收入减收。这次政策调整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执行,据测算将减少今年企业所得税收入120亿元,这个数额对国家财政收入影响不至于过大,可以承受。

  税务总局还表示,此次政策调整的同时,规定停止执行地区可以浮动20%的规定,并严格要求各地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擅自提高计税工资扣除标准。这主要是为了平衡区域间企业所得税税负,促进企业公平竞争和区域间人才合理流动。(完)


 

 
 
 相关链接
· 税务总局负责人就内资企业计税工资政策调整答问
· 税务总局发布林业种植外资企业税务处理的批复
· 税务总局发布关于人身保险营业税征收管理的通知
· 税务总局发布搜狐公司赞助奥运会税收问题的通知
· 税务总局批复中小学课本配套产品适用增值税税率
· 税务总局发布执行中加税收协定利息条款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