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驻外人员畅谈切身感受:祖国国际地位大幅提升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15日   来源:综合

    9月12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一位女士正观看《把目光投向中国》图片展。由中国驻欧盟使团和欧洲议会共同主办的《把目光投向中国》图片展希望通过精美的图片把中国的巨大发展和变化呈现给观众。 新华社记者 唐 霁摄 

  在新中国即将迎来57岁生日之际,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网、光明网、中国广播网等中央主要新闻网站,从15日起,同步推出大型人物访谈类专栏《经典中国·我和我的祖国》,通过采访普通百姓、基层群众以及重大事件、重点工程、重要活动、重要领域的亲历者、参与者、建设者和代表性人物,从不同侧面充分展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程,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所创造的辉煌业绩;充分反映这些巨大变化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实际利益和人民群众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感情;充分表达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辛勤劳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决心。

    经过57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当初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个领域均取得了辉煌成就,国际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不断提高。今天,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上升到世界前列。就经济规模和发展潜力而言,我们已经完全有实力、有能力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和经济政策的讨论与制定。

    国庆前夕,多个我国常驻国际性组织和驻外大使以及在国外工作的中国各界人士,在接受本报驻外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在他们多年的驻外工作和生活中,目睹了我国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世界海关组织等众多国际性组织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他们一致认为,祖国的国际地位已经并将继续快速提升。

    联合国副秘书长陈健说,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在联合国和国际事务中的影响明显上升,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尊重,在各个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也受到世界各国、各国际组织和团体的高度重视和肯定。例如,联合国对中国积极参加维和行动就给予了很高评价,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多次在讲话中对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所作出的努力表示感谢。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刘古昌表示,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在中国成立、用中国城市命名的政府间组织,已走过5年的发展历程,对成员国和地区和平与发展的作用日益赢得成员国和世界的认同与重视。它倡导的新安全观以及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并展示了我国和平、合作、友好、开放的良好形象。中国驻上海合作组织塔什干地区反恐机构的一位高级官员说,上合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的人口加在一起超过30亿,随着上合组织的发展,中国在中亚地区及国际事务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他作为一名在上海合作组织常设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对此感到由衷的骄傲与自豪。

    “近些年来,‘中国热’在法国持续升温,法国公众对中国人民的感情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国驻法大使馆的吴泽献参赞和卞建强参赞如是说。据他们介绍,法国受众对中国的关注和兴趣,促使该国媒体增加了有关中国的客观报道。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两国领导人的有力推动。

    与此同时,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也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和共鸣。

    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部主任洪平凡告诉记者,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世界对中国经济关注的程度也与日俱增。联合国举行会议讨论世界经济问题时,总是离不开中国经济发展的话题。同样,中国在促进南南合作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经验正被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重视与借鉴。

    在布鲁塞尔世界海关组织任该组织代理副司长的刘平也深有感触地说,20多年前,中国的对外贸易量还很小,国际海关组织并不十分关注中国的参与。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海关规则的共同制定者。2004年,中国进入世界海关组织政策委员会,中国海关总署署长被推选为世界海关组织副主席,为推进和完成《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标准框架》协议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天,在世界海关组织所有重大活动和重要规则的制定过程中,都少不了中国的积极参与。

    据中国路桥公司驻中亚地区的代表们介绍,今年7月,中国路桥公司在塔吉克斯坦承建了总金额3亿美元的南北公路工程。这条公路将穿过两座海拔3500米以上的山脉,施工难度极大,被塔吉克斯坦人民称为“世纪工程”。该项目是中国政府在上合组织范围内实施的第一项大型工程,不仅将实现复兴“丝绸之路”的计划,还将进一步扩大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现在,已有不少中亚国家的青年人积极学习中文,希望到路桥公司等中国公司工作,还有许多人渴望到中国进修深造、寻求发展。作为在国外工作的中国人,他们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对祖国的赞赏,更是深感振奋和荣耀。

    中国保险(新加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卫国曾长期驻新加坡、泰国、美国等地,谈起祖国在海外影响日增,他的兴奋溢于言表,国家的地位提高了,我们中国人的地位也随之提高,这一点他在东南亚地区感觉得尤其明显。他特别提到,近年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展顺利,这是中国建设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东盟作为一个整体与一个国家建设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已使我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出现了显著的结构性变化。如今,在东南亚各国特别是新加坡,商场的售货员大多能用汉语普通话与顾客交流。

    近年来,匈牙利等东欧国家学习中文的人越来越多,企业界向相关中资企业了解信息、联系业务的也越来越多。深圳中电匈牙利分公司负责人聂斌高兴地对记者说,中国的产品和品牌走出了国门,中国企业的形象同样在大幅提升,看着海尔、华为、中兴等中国知名品牌在国际市场的身影,作为已在海外打拼多年的企业人,真是备感欣慰!(文/经济日报记者)

上升:在国外感受中国国际地位变化

    “我从事外交工作20多年,深深体会到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正在发生质的变化,日益在世界经济、政治和安全事务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57周年前夕,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傅莹谈起她对中国国际地位上升的感受,奔放的感情溢于言表。同时接受采访的几位驻外人员,也说出了同样的心声。

  

傅莹         朱英华          楼永峰

    中国已成“林中大树”

    傅莹说,毛泽东主席曾说过:“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今天,我们何止是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已成“林中大树”!

    “中国的实力、形象和利益正在发生历史性转变。进入21世纪,中国因素全面进入国际问题研究的视野。很少有重大国际问题的讨论不涉及中国。”傅大使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她在英国留学时,曾参加过许多国际问题研讨会,那时对中国的关注还比较边缘。她说,近几年,伦敦战略研究所举办的国际问题研讨会,常常把中国列为中心话题。在澳大利亚,商界研讨必谈中国,国际关系研讨也必谈中国。在经济层面,中国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和具有极大活力的因素。中国的需求影响着全球市场,直接影响到国际能源、资源的生产、交易价格和投资走势。中国经济分量的加重又必然反映在政治影响力上。中国不仅成为国际政治研究的重点,也成为国际交往和处理重大事件时的重要参与者。在安全问题上,中国的分量也不断加重。这些变化对我们带来的正面影响是主要的,给了我们更大的空间,可以更好地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更多地为世界发展与和平作出贡献。

    傅莹大使认为,国际关系中有一个“利”与“势”平衡的问题。所谓“利”,就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各种需求和行为,“势”则是代表着世界走向和人心向背。中国这些年的外交成功就在于我们所做的一切是顺应时势的,这就是“得道多助”。

    “这种现象只能发生在中国警官身上”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人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事务中。

    9月16日,结束了14个月的科索沃维和任务后,中国驻科索沃的第三批18名维和警官们将踏上归程。离别之际,无愧于祖国的成功喜悦,显露于每个人的言谈之中。每一个警官都获得了联合国科索沃维和民事警察总部的最高评价“优秀”。一个警队的全部警官,无一例外地获此殊荣,在科索沃来自48个国家的3600多名维和警察中实属罕见。正如中国警官的外国同行们所说:“这种现象只能发生在中国警官身上。”

    朱英华来自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经严格面试考核之后,进入了维和警察总部的纪检监察机构,成为在这个部门工作的第一位中国人。工作是有了,但挑战还在后面。首先是语言关,科索沃驻有来自48个国家的维和警察,虽然英语是工作语言,但大多数人带有乡音。其次,对朱英华来说,内部调查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不但需要熟读维和警察的各项规章制度与规定,由于案子可能涉及交通、社区警务、刑事侦察、刑事诉讼程序等不同领域,因此还必须对司法知识有更多了解。

    为了胜任工作,朱英华一方面收集录音反复听,熟悉不同口音的英语;另一方面熟读维和警察手册,阅读大量案例,还从网站上搜集有关法律法规,刻苦研读。一年多时间,她结案三十余起,查实并处理了来自十多个国家的近30名违纪警察。

    朱英华说:“刚到科索沃时,周围人都用一种好奇、陌生的眼光注视着我们。现在,当我重新梳理这一切时,感到欣慰和喜悦,因为自己无愧于头顶上那顶蓝盔,也无愧于祖国的期望和重托。”

    “世界已离不开中国”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成为繁荣与发展的代名词。不少意大利工商界朋友说,西方各国都在竞相搭乘中国高速行进的经济列车,世界已离不开中国,到中国去越来越成为时尚和潮流。”楼永峰,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罗马营业部总经理,记者一找到他,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楼永峰说:“一个明显的事例是,近20年来中国国航营业部在这里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地位也越来越重要。1986年,有一条北京经罗马飞法兰克福航线,罗马这里只能算作半条航线,每周一班,全年客流量只有1041人,货运量总共只有90吨。目前,国航有北京—罗马、上海—米兰两条航线,每周10个航班。2005年客流量达到了14.7万人,货运量近5000吨。中国国航营业部已经成为亚太地区在罗马最大的航空公司。”

    “与此同时,西方民众对中国的关注度在上升。”楼永峰接着举例:“中国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青藏铁路通车、2008北京奥运、创建和谐社会等等,都是意大利各界人士广泛议论的话题。发生在中国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中国广阔繁荣的市场,震撼并深深地吸引了意大利工商各界。近几年来,不光是大企业,许多中小企业也都纷纷拥向中国寻找商机。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不少年轻人把中国作为安排他们前程的重要‘路标’,随着中国‘行情’看涨,媒体几乎每天都播报和刊登有关中国的新闻,‘正面消息’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报道面越来越宽。而在上世纪80和90年代这里的媒体极少报道中国。”

    驻外工作或短期出访的国人常有这样的感受,在国外,无论是新朋还是故友,中国是个永恒的话题。中国已不再是“遥远而神秘的国度”。越来越多的人坚信,中国的发展,将为世界带来和平与希望。(文/光明日报记者)

 
 
 相关链接
· 中国驻外人员及华侨华人为神六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