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记者林红梅)最新通过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指出,我国沿海港口今后将形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个港口群体。
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15日在此间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是最高层面的港口规划,在现有港口布局的基础上,研究和确定沿海港口的合理分布,引导港口协调发展,合理利用和保护港口岸线资源,通过港口的集约化发展来提高港口资源的利用率,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路交通保障。
他介绍,全国沿海港口布局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是环渤海地区港口群体,由辽宁、津冀和山东沿海港口群组成。 辽宁沿海港口群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营口港为主,包括丹东、锦州等港口组成;津冀沿海港口群以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秦皇岛港为主,包括唐山、黄骅等港口组成;山东沿海港口群以青岛、烟台、日照港为主及威海等港口组成;
二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体,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上海、宁波、连云港港为主,充分发挥舟山、温州、南京、镇江、南通、苏州等沿海和长江下游港口的作用,服务于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东南沿海地区港口群体,以厦门、福州港为主,包括泉州、莆田、漳州等港口组成,服务于福建省和江西等内陆省份部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台“三通”的需要;
四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体,由粤东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组成。在巩固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同时,以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港为主,相应发展汕尾、惠州、虎门、茂名、阳江等港口,服务于华南、西南部分地区,加强广东省和内陆地区与港澳地区的交流;
五是西南沿海地区港口群体,由粤西、广西沿海和海南省的港口组成。以湛江、防城、海口港为主,相应发展北海、钦州、洋浦、八所、三亚等港口,服务于西部地区开发,为海南省扩大与岛外的物资交流提供运输保障。(完)
我国沿海港口将形成8大运输系统
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记者林红梅)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实施后,将形成系统配套、能力充分、物流成本低的8大运输系统。
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在此间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这8大系统如下:
一是由北方沿海的秦皇岛港、唐山港(含曹妃甸港区)、天津港、黄骅港、青岛港、日照港、连云港港等7大装船港,华东、华南等沿海地区电力企业的专用卸船码头和公用卸船设施组成的煤炭运输系统;
二是依托石化企业布点,专业化的、以20-30万吨级为主导的石油卸船码头和中、小型油气中转码头相匹配的石油运输系统;
三是临近钢铁企业布点,专业化的、以20-30万吨级为主导的铁矿石卸船泊位和二程接卸、中转设施匹配的铁矿石运输系统;
四是以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苏州、厦门、深圳、广州等9大干线港为主,相应发展沿海支线和喂给港的集装箱运输系统;
五是与国家粮食流通、储备、物流通道配套的,专业化运营、集约化的粮食运输系统;
六是依托汽车产业布局和内、外贸汽车进、出口口岸,专业化、便捷的商品汽车运输及物流系统;
七是在满足岛屿出行要求的前提下,适应沿海岛屿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陆岛滚装运输系统;
八是以人为本、安全、舒适、便捷的旅客运输系统。
他表示,在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指导下,沿海港口将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明确、节约资源、安全环保、便捷高效、衔接协调、市场有序的水路客、货运输系统,辐射、服务面覆盖全国范围,明显提升我国沿海港口的综合竞争力,基本适应国家经济、社会、贸易等发展的需要。(完)
我国现有沿海港口150余个
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记者林红梅)我国现有沿海港口150余个,去年货物吞吐量达33.8亿吨,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
交通部规划司司长董学博在此间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沿海港口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和贸易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综合运输网的完善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他介绍,近20年来,沿海港口坚持统筹规划、远近结合、深水深用、合理开发的原则,整体上已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功能明确的港口布局形态,围绕煤炭、石油、矿石和集装箱四大货类的专业化运输系统,对满足国家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运输、支持国家外贸快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沿海港口规划、建设和运营状况良好,总体上呈健康、平稳、持续发展态势,在旺盛的运输需求带动下,货物吞吐量特别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持续快速增长,港口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局面形成,建设和经营步入随市场需求变化而调整和发展的阶段,港口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趋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