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9月15日电(记者 刘诗平 陈春园 谢云挺)15日7时54分,浙赣线上首列新型快速电力机车一声鸣笛,牵引着N627次旅客列车驶出南昌站,宣告全长942公里的浙赣电气化铁路竣工通车。
作为中国第一条一次性将既有线改造成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的电气化铁路干线,从2003年10月国家批复电气化提速改造立项到今天竣工通车,百年浙赣线迎来了发展的新阶段。
从1899年浙赣线开始兴建到1937年全线通车,再到1995年复线建成通车,历经百年沧桑、浴火重铸的浙赣线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然而,由于弯道太多、部分区段坡度太大,列车的运行速度和通过能力依然受到严重制约。
2003年10月,浙赣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工程正式启动。提速改造工程技术标准高、施工难度大,与运输相互干扰情况突出。据南昌铁路局党委书记吴伟介绍,仅南昌局管内547公里范围内改线即达234处,土石方达3411万方,桥梁109座,隧道15座。
浙赣线电气化技改指挥部总指挥刘明亮告诉记者,由于是在即有线上的改造,工程对运输干扰巨大,而大量新技术、新装备的安装调试,进一步增加了浙赣线改造的难度。与此同时,浙赣沿线还面临岩溶地面塌陷、沉降等多种地质难题。这一工程可以说是“一家三代、子孙同堂住在一室一厅的房间里,既要正常生活,又要同时进行房屋装修,困难之多可想而知。”
为此,中铁第十四工程局、中铁第二十四工程局、中铁电气化工程局等在内的40多家施工单位的数万名建设者奋战在浙赣线上,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三千多名铁路民警齐上阵,也为铁路改造施工的安全和正常运行提供了保证。
铁道部有关负责人说,浙赣电气化铁路集众多科技于一身。它采用了大量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如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货车运行状态地面安全检测系统等,可以说实现了运输指挥和设备装备的现代化。
记者在南昌铁路局调度所内看到,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启用后,调度人员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便可控制着上百公里外的一组组道岔开向转换、信号开闭和列车进路的排列。
作为中国第一条一次性将既有线改造成客货共线的高等级电气化铁路干线,浙赣电气化铁路建成后,可满足列车时速200公里的开行条件,是铁道部率先在东部地区实现铁路现代化的标志性工程。届时,南昌乘火车到长沙只要3小时、到杭州只要4小时、到上海只要5个多小时,均将缩短近一半的时间。
南昌铁路局局长黄桂章在工程竣工通车仪式上说,浙赣线电气化提速改造工程为浙赣铁路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作为中国长江以南东西方向的主要铁路干线,它为促进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开辟了重要的快速通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