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内蒙古乌梁素海"引黄入海"工程4年 水质明显改善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16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16日电(辛平)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乌梁素海,连续四年实施引黄入海、生态补水工程,水质有了明显改善,野生鱼类数量和种类逐年增多。

    记者日前在乌梁素海渔场看到,乌梁素海渔场水产公司渔业捕捞队的工作人员正在撒网捕鱼,一上午共捕捞草鱼、鲫鱼1000多公斤,最大的草鱼接近5公斤。

    乌梁素海渔场水产公司经理马秋生说,从2003年实施引黄入海工程以来,湖水水质逐年好转,到2004年已由过去的劣五类转变为三类,2005年鱼产量达到2000吨,预计今年捕捞量能达到2500吨,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可以说乌梁素海的渔业已全面恢复。

    乌梁素海面积44万亩,过去鱼类资源极其丰富,有鲤鱼、鲫鱼、鲢鱼、草鱼、鳙鱼等,最鼎盛时有24个品种,是我国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之一。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由于受河套灌区农田退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严重污染,乌梁素海湖水富营养化加剧,水质恶化,不少鱼类相继绝迹,从鼎盛时的24种逐渐消亡到仅剩鲫鱼一种,且无法形成捕捞量。

    2003年以来,乌梁素海通过实施“引黄入海”工程进行生态补水,4年共补水两亿多立方米,使水质由劣五类变为三类,草鱼、鲢鱼、赤眼鳟等绝迹鱼类重又现身乌梁素海。另外,渔场每年向乌梁素海投放鱼苗800多万尾,帮助渔业尽快恢复。(完)

 
 
 相关链接
· 上海打造最大人工森林 历经7年建设预计明年开园
· 浙江省正大规模实施用鱼苗修复江河湖海生态战略
· 敦煌生态绿洲内部得到改善的同时外围却持续恶化
· 绿色食品产业成为黑龙江农村经济“新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