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杭州市“分类办学”破解困难群体“上学难”问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2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杭州9月21日电(记者方益波)杭州市近年来坚持“分类办学”原则,强化教育公平,尽力让每一个适龄孩子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有效地缓解了困难群体“上学难”问题。

    杭州市政府出台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杭就学暂行管理办法》,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民工子女学校为辅”,较好地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杭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统计表明,2005年,全市共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9.95万人,比上年增加1.65万人,增幅为19.9%。市本级及各区、县(市)都设立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专项经费,2005年市级财政安排补助经费达260万元,进一步提高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办学水平。

    杭州市还落实专项资金,进一步扩大教育资助覆盖面,确保每一位学生不因家境贫困而失学。该市全面实施了教育资助券和人民助学金制度。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杂费,有条件的区、县(市)还减免上述困难家庭学生课本费、作业本费和住宿费。据统计,2005年全市共有5.3万余人次接受资助,资助金额达2140万元。据悉,今年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对象扩大到了杭州市残疾学生、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全日制高中学生。

    杭州还通过举办智力残疾儿童学校、在普通中小学开办弱智儿童辅读班、让轻微弱智儿童随班就读的形式,确保“三残”儿童少年“好上学”。

    针对杭州的一些郊区县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情况,杭州积极开展城乡中小学校结对互助,推行教育帮扶工程。据统计,2005年全市共落实中小学危房改造、改水改厕、布局调整等专项帮扶经费700万元,帮扶项目21个。目前全市已经有100余所学校结对互助,建德、桐庐、淳安万余名农村学生受益。杭州还在全国率先推进民办学校、国有民办学校教师编制、社保等政策的落实工作,使民办学校教师的养老保险享受公办教师待遇,推进民办学校发展,提升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完)

 
 
 相关链接
· 陕西家庭教育网络学校20日开通 将辐射全省城乡
· 内蒙古2.7亿资金用于秋季义务教育“两免一补”
· 第二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9月20日在台北举行
· 河南省逐年扩大教育“两免一补”资助对象范围
· 道德教育片《德行天下》首发式在海南举行
· 香港“蒋震奖学金”资助内地10所大学优秀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