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外专家表示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经济应和谐发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23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南京9月23日电(记者王力)在2006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开幕之际,来自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英国、荷兰等国,以及中国北京、上海、广东等12个省、区、市的100多位旅游业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及企业界人士齐聚南京,共同研讨世界范围内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这一热点话题。

    23日,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东南大学和2006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组委会主办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南京隆重开幕,会议的主题是世界范围内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经济的和谐发展。

    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章新胜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近几年来,文化与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各级政府和利益相关者,“旅游业”则是这一矛盾的突出代表。

    章新胜说,中国是一个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旅游大国,更是一个旅游发展潜力最大的国家。发展旅游,可以加强公众对文化遗产重要地位及其价值的社会认知度,延续文化遗产文脉,传承人类文明,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地发展旅游业是可行的。

    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资料,目前旅游业收入占全球国民收入的比重和旅游从业人员占世界从业人员的比重均在10%以上。据该组织预测,到2010年世界旅游业接待人数将达到10亿人次,2020年可能达到16亿人次,世界旅游收入将达到2万亿美元。

    “之所以发展文化遗产旅游,是因为它是一个健康的经济,但需要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澳大利亚查尔斯·达尔文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麦克格雷斯(Morag  McGrath)表示,将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过程,实际上是当地文化遗产的复兴,也更加加强了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

    研讨会最后还通过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南京宣言》。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文化遗产旅游在世界旅游业发展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文化遗产旅游必须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进行,要在政府层面建立一整套针对文化遗产资源和旅游发展的新的管理体系,制定合理的政策、编制科学的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完)

 
 
 相关链接
· 全国政协委员考察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揭牌仪式举行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巡回展”在北京开幕
· 新疆举行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国际协商会议
·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在黑龙江省召开
· 中国驻多米尼克大使应邀参加多文化遗产周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