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全国已有45%的自然湿地纳入保护区得到较好保护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2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银川9月25日电(记者姚润丰、武勇)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学敏25日表示,目前,全国已有45%的自然湿地纳入了保护区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湿地保护发展势头良好。

    赵学敏是在此间举行的黄河湿地论坛上作上述表示的。

    据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统计,全国现有100公顷以上的各类湿地3848.55万公顷(不包括水稻田),现存自然或半自然湿地占国土总面积的3.77%。

    赵学敏介绍说,近年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湿地保护工作。2000年国家17个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确定了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2001年启动了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湿地保护被列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今年,国家又启动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将首次投入资金用于全国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

    赵学敏同时表示,从总体上看,全国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下降的趋势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与其他生态保护事业相比,湿地保护事业起步较晚,无论是在认识程度上还是在发展条件上都难以适应事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包括整个黄河流域地区,由于干旱少雨的特殊自然地理条件,加上长期形成的农牧业生产生活方式等原因,湿地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

    记者从论坛上获悉,我国传统的湿地保护观念将发生改变。赵学敏表示,今后要把湿地保护工作纳入流域综合管理的全过程,将湿地保护与国家生态和经济重点工程建设相结合,积极组织实施黄河中下游湿地保护、高原湿地保护和滨海湿地保护等一批湿地保护重点示范项目,发挥湿地保护对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及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蓄滞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域地带等均属于湿地范畴。(完)

 
 
 相关链接
· 我国第三个国家级湿地公园25日在银川挂牌成立
· 上海:崇明西沙湿地旅游节期间对外试开放
· 广西发现世界罕见高山湿地 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 河北省湿地大面积减少 40年间减少1万多平方公里
· 山东省将在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建设30万亩人工湿地
· 东北地区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有了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