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9月29日电(记者高路)上海约2.68万名高龄无保障老人28日得到了“医保卡”,他们的银行存折内也被注入了460元的“生活保障金”。这标志着上海在8月底推出的“城镇高龄无保老人纳入社会保障”政策,已正式开始实施。
上海这项“高龄纳保”政策是全国率先出台的针对城市高龄无保障老人的社会保障政策。在上海,由于各种历史原因造成的高龄无保障老人,存在生活费无着落、医疗费难报销等实际困难。从今年9月份起,符合条件的上海城镇高龄无保障老人,将被统一纳入社会保障制度,参照“城保”养老金最低标准发放养老金,并按照一定比例报销门急诊和住院费用。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目前已有2.68万高龄无保老人获首批纳保,其余数万人也将在不久后完成申办手续。
据统计,这些刚刚成为“有保”一族的高龄老人平均年龄为84.1岁,其中80岁以上的占近90%,更有92位百岁老人。家住塘桥街道、今年111岁的胡阿妹领到了平生第一笔养老金,她也成为这项政策年龄最大的受益者。
另据统计,在目前已完成纳保的首批2.68万老人中,名叫“王秀英”的老人人数最多,共有73名,分布于上海的13个区县。
上海规定,凡上海城镇户籍中年满70周岁,在上海居住、生活满30年,且未纳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以及未享受征地养老待遇的老人,将可享受新的制度规定的养老、医疗保障待遇,由政府筹资提供相应的养老及医保待遇。其基本的养老待遇目前为每人每月460元。其基本医疗保障实行定点医疗、按需转诊的就医制度,门急诊医疗费用报销50%,住院医疗费用报销70%,其余部分由个人承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