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7日是国庆节7天长假的最后一天,郑州火车站迎来了客流返程的高峰。人们带着节日里喜悦的心情,一脸灿烂归来。记者 王铮 摄

国庆期间,郑州市各大广场和公园繁花似锦、美不胜收。人们来到户外,尽情地享受假日的欢乐。记者 郭宇 摄
今年“十一”黄金周,秋高气爽,适宜出游,河南省旅游市场呈现一派文明、和谐、有序景象。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38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68亿元人民币,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5.2%和23.6%。实现旅游综合效益326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3.4%。
据有关专家分析,河南省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呈现以下特点:
游客出行趋于理性,放松休闲成为主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游客的旅游理念更加理性,旅游需求由热点景区向多元化旅游产品转变。10月1日至7日,纳入全国及河南省黄金周统计预报系统的52个热点景区游客总量,除前两天与去年同期比有小幅增长外,其余5天均略有下降,总体与去年同期持平。城市旅游、乡村游、近郊游、农家游及新增的景区呈火爆之势。
旅游消费由观光为主,向购物、娱乐等方面全面发展,产业链条明显拉长。不少游客不挤景区,而是专门购物、看特色节目、品尝豫菜,以休闲为主的游客约占15%左右。游客多样性选择十分明显,带动了全省吃、住、行、游、购、娱全面发展,综合效益大幅提升,产业化格局端倪初现。全省星级宾馆平均出租率60%以上,其中栾川、嵩县等伏牛山生态旅游区的农家宾馆出租率达到95%。全省过夜游客占游客总量的40%以上。商店、餐饮、娱乐、交通、民航等营业额都超出平时的两倍以上,新郑机场起降航班932架次,完成游客吞吐量75016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7.15%和22.7%。
景区策划活动丰富,旅游互动性、参与性增强。全省各大景区都精心安排了丰富多彩、游客参与性强的文化娱乐节目。嵩山少林寺黄金周期间每天上午9点,组织近200名武僧在景区入口处举行隆重的武术迎宾仪式,少林寺武术馆120名少林武僧每30分钟进行一场精湛的武术表演。开封清明上河园、相国寺等景区新增了大宋游艺表演项目,并在中秋之夜举办了中秋晚会。商丘推出了以花木兰为主题的大型马术表演项目,把豫剧艺术和马术惊险特技结合起来。许昌、南阳、驻马店、新乡、济源也都举办了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既聚集了人气,给游客带来乐趣,又增加了消费和综合效益。(记者 王小萍)
伏牛山生态旅游火爆
“十一”黄金周期间,八百里伏牛山满山红叶,层林尽染,沿线各旅游景区“人气旺旺”,游客接待量和门票收入捷报频传,假日旅游亮点不断。
卢氏县共接待国内游客7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400万元,旅游业总收入3500余万元。栾川共接待游客46.76万人次,门票收入1456.87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3%和34%。
中国·西峡恐龙遗迹园等一些新景区也赚得“盆满钵盈”。据统计,七天时间,共接待游客人21.158万人次,门票收入651.33万元,旅游综合收入4722.7万元。
随着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创建成功,内乡旅游声名远播,前来宝天曼、地质公园的学生明显增多。内乡县衙还在全国首次开展了“胥吏衙役文化展览”,增设了县令审案等表演节目,使游客流连忘返。黄金周期间接待游客15万人次,门票收入达331万元,景区实际收入同比增长140%。(记者王小萍 通讯员陈银花 张中立)
开封旅游收入3.66亿元
“十一”黄金周,开封市共接待游客153.9万人次,带动相关行业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6亿元。
据悉,今年“十一”黄金周,开封旅游呈现“三多”的特点,一是接待的旅游团数量明显增多,省外团队占到团队总比例的70%以上,其中山东、河北、江苏等省市团队占五成。二是游开封的河南人增多。特别是郑州、洛阳、许昌、新乡、商丘等周边城市及开封市区和县郊的游客量超过以往黄金周。三是过夜客人明显增多。黄金周期间,开封市星级酒店共接待过夜游客3.03万人次,生意十分红火。(记者 王小萍)
541万游客“畅游”郑州
“十一”黄金周,郑州旅游接待人数和经济效益增幅明显,共接待游客541.04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4.75%,实现门票收入2237.8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04%。
“十一”期间,各景区都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旅游活动。嵩山少林景区设置多个武术表演台;黄河风景名胜区内炎黄二帝巨塑、中华炎黄坛局部对游客开放。黄帝故里景区的拜祖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康百万庄园推出河洛大鼓、花轿、古筝表演等活动。郑东新区新购置15艘豪华游艇下水,为市民奉上“水上游新区”、水幕电影等“游玩大餐”。据悉,短线游、“农家乐”成为郑州旅游的主流。(记者 王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