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10月11日电(记者姚润丰、王汝堂)山东省滨州市中海水利风景区等42个景区11日被水利部批准为第六批“国家水利风景区”。至此,我国六年间已批准设立234个“国家水利风景区”,覆盖了除西藏以外的全国30个省区市,带动了近千个“省级水利风景区”的发展。
11日在山东省滨州市召开的全国水生态修复及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上,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介绍说,我国水利风景区建设与发展已初具规模。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不仅培育生态、涵养水源、维护水工程安全,缓解了景区所在水管单位经费不足、负担过重的矛盾,还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更因水利旅游的乘数经济效应,带动了水利多种经营的全面发展。
据翟浩辉介绍,我国水利风景区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一些水管单位尝试依托水利工程,开发利用其与周边岸地、林木等形成的风景资源,发展水利旅游,创造经济效益,取得了一定成效。近两年来,湿地、自然河湖、城市河湖、灌区、水土保持等多种类型的水利风景区不断涌现,不仅打破了原来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的单一结构,而且改变了水利风景区的功能作用,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多赢的综合功能型发展。如2005年,江苏省水利风景区接待游客近450万人次,经营收入近3亿元。
42个“国家水利风景区”的授牌仪式11日在此间举行。这些水利风景区大体上以水域或水利工程为依托,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还具有岸地、岛屿、林草、建筑等能对人产生吸引力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可以开展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或科学、文化、科普教育等活动。
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表示,目前,我国水利发展进入了一个受生态与环境制约的阶段。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涉及水利工程安全、水土保持、水质、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有其特殊的要求。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视水利风景区建设过程中的生态问题,认真分析、评价风景区建设带来的环境影响,科学测算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规划旅游容量,促进水利与生态的良性互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