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青岛10月24日电(记者吕诺、徐冰)从今年秋季开始,教育部将在107所中等职业院校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这些学校将与企业等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完成学业,不仅可以掌握职业技能,而且可以获得合理的报酬,缓解经济压力。这是记者24日在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据介绍,试点学校要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共同研究制订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实行弹性学习制度。试点学校可以在部分专业试点,也可以在所有专业开展半工半读。可以让学生在学校集中学习一段时间,然后到企业实习;也可以实行工学多次交替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边学习边工作。与之相适应,各地要探索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考核办法,改革招生、学籍、教学及相关的学校管理制度。要探索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试点学校要为企业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者,企业要为学校发展提供多方面支持,实现学校和企业合作互惠、共同发展。
这次会议指出,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需要,是帮助学生、特别是贫困家庭学生成才就业的需要。
会议要求,各地在安排中央和地方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时,要优先支持开展半工半读试点的职业院校,还要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用以推动试点工作的进行;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对接受学生实习并支付实习报酬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的政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试点院校和企业都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维护并保障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
中职明年再扩招50万人 总规模将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
新华社青岛10月24日电(记者吕诺、徐冰)记者24日在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将进一步扩大,2007年再扩招50万人以上,招生总规模达到800万人,初步实现高中阶段教育中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
2006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预计达到750万人,在校生规模将突破170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目前,参加教育部等六部门组织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职业院校已达1000多所,企业达2000多家,覆盖的学生和学员超过300多万人。教育系统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规模达3500多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达5000多万人次。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规模达到1亿人次以上。
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作全面启动,中央财政2006年已投入专项资金15亿元,其中国债资金10亿元,支持了170个县级职教中心和22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财政专项资金5亿元,支持了321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据不完全统计,地方安排用于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资金达到30多亿元。这些投入,较大地改善了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提高了职业院校的基础能力。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建设加快推进,2006年度落实中央专项资助资金8亿元。
2006年,中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都取得了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