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三峡工地10月27日电(记者戴劲松、俞俭)27日9时50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又迎来了一个历史性时刻:156米蓄水目标比初步设计提前一年宣告实现。
记者从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中心电子显示屏上看到:三峡坝前水位155.38米,入库流量每秒15000立方米。对此,三峡梯级调度中心主任袁杰解释说:“水库运行都要有适度调节空间,根据上游来水实际情况,不是一步到位完全蓄至156米水位,而留有少量库容,主要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三峡工程效益,避免后期可能因来水超过发电用水量而造成大量弃水。”
自9月20日22时起,三峡水库从135.5米水位开始向156米水位蓄水。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介绍说,综合考虑气候、来水等多种因素,三峡水库此次蓄水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实施科学调度,既考虑长江防汛要求,也考虑沿江抗旱要求,以及中下游工农业和生活用水需要,因此蓄水进度较缓。
据介绍,三峡水库156米蓄水历经近37天完成,水位平均每天抬升0.55米左右,水库水位累计抬升19.89米,每天平均蓄水2.8亿立方米左右,累计蓄水约105亿立方米。
三峡工程共分三期建设,配合工程进度,水库按135米、156米和175米分期蓄水。蓄水156米目标的实现,意味着三峡工程由围堰发电期转入初期运行期,防洪、发电、通航等功能开始全面发挥。
156米蓄水完成后,三峡水库具有防洪库容110亿立方米,将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标准提高到了百年一遇。而随着水位抬升,三峡左岸电站14台巨型机组也首次全部实现满负荷发电,电站发电量以及调峰能力都有较大提高。三峡大坝以上航道改善里程达到570公里,比135米高程延伸140公里左右,重庆长寿以下的涪陵、万州等港口水深条件大为改善。
李永安说,三峡工程提前进入初期运行阶段,标志着我国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实现了历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