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10月27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27日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交易,首日股价走势良好,收于3.52港元,较发行价3.07港元高出14.66%。
工商银行早盘以3.60港元的价格开出,比发行价3.07港元高出17.3%,而且交投活跃,仅3分钟内便达到3.63港元高位。其后,工商银行股价由高位回顺,最低见3.49港元,尾市收于3.52港元。
工商银行全日交投活跃,首日总成交额达374.52亿港元,列大市十大成交额之首,占大市总成交额760.18亿港元的49.27%。
工商银行股价首日自高位回顺,其他内地银行股如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股价27日也跟随走弱,建设银行收市跌3﹒02%、中国银行跌1﹒47%、交通银行跌2﹒02%、招商银行跌2.64%。
工行上市令香港证券市场成为全球集资高地
新华社香港10月27日电(记者王悦欣 谢登科)被誉为“世纪之举”的中国工商银行招股、上市活动27日达到高潮。内地、香港合共191亿美元的集资额,刷新全球首次公开募股(IPO)纪录,也令香港成为全球集资额最大的证券市场。
近年,香港可以说是全球证券市场的“明星”。随着内地大型国有企业相继赴香港上市,香港股市上市公司的数量、新股发行的集资额、股市市值屡创历史高点。
去年10月,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挂牌,募集资金额达到622.5亿港元,刷新当时全球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纪录;今年6月,中国银行在香港联交所登陆,集资额达到874亿港元,轰动国际资本市场。
据美国著名的汤姆森金融公司统计,到10月中旬,今年首次公开招股集资总额,纽约交易所为187亿美元,伦敦交易所为320亿美元,香港交易所为172亿美元,若加上工商银行H股超额配售权行使后的大约156亿美元,香港就超过了纽约和伦敦,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居全球之冠。
作为国际重要的金融中心,香港证券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使它能自如应对大型和超大型招股活动。今年6月中国银行在香港上市,技术上涉及相当复杂的安排,但港交所在实际执行上圆融顺畅。
这次中国工商银行招股令大量资金流入香港银行体系,首日上市更可能有总计超过1万亿港元的交投量,但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在公开场合表示,相信香港银行同业实时支付结算系统可以应付。
工商银行H股招股时,香港冻结资金高达4250亿港元,而与此同时恒生指数曾创出18113点的6年来新高,国企指数也攀上9年来高位,成交额仍高达374亿港元。显示了香港证券市场丰沛的资金流量。
可以说,多家内地大型企业成功在香港上市,充分证明了香港有能力处理超大型招股活动,具有应付大型企业资金需求的优势,这无疑进一步巩固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此次工商银行在内地、香港同步发行、同步定价、同步上市,不仅开创了未来内地企业上市的新模式,也有助于内地与香港两个证券市场互补短长,使内地与香港的证券市场及投资者能共同分享中国经济改革的成果,极大地提升了香港以及内地证券市场的竞争力。
由于内地与香港证券市场在制度、发行和上市规则方面不尽相同,为能使工商银行顺利同步上市,内地有关部门与香港金融机构做了很大努力。
为与国际发行规则接轨,工商银行在A股市场公开发行时,内地首次引入了超额配售机制(“绿鞋”机制);为配合内地关于上市公司需在路演前公布招股书的规定,令内地与香港的投资者同步、公平地获得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香港交易所在不违反有关规定的条件下,以“资料集”的形式披露了工商银行的招股情况。
可以说,工商银行以“A+H”形式成功上市,也是内地与香港两地监管部门制度协调创新的良好示范。
截至今年9月,香港共有上市公司1152家,其中31%为内地企业。香港股市今年首9个月的每日平均成交量为235亿港元,其中中资上市公司已占57%。中资企业在香港证券市场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今后,内地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型公司采取“A+H”形式在香港与内地上市,这对香港和内地的证券监管水平也相应提出更高的要求。
香港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内地和香港的证券监管部门,应借此机会,加强交流与合作,切实保障内地与香港的“跨境监管”,提升对内地企业上市公司管治水平,提高内地与香港信息披露的效率与一致性。
工商银行成功开创“A+H”同步上市历史先河
新华社香港10月27日电(记者谢登科 王悦欣)27日上午,上海证交所与香港联交所因为中国工商银行在两地的同时挂牌上市,首次进行连线对话,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将载入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史册,它标志着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改革领域日趋深入,改革手段日趋成熟。
作为A股市场第一权重股,工行开盘后拉动上证指数虚高,其随后走低的态势也对市场形成压力,充分显现出对大盘的影响力。在香港,代号为“1398”的工行股票以3.60港元的价格开盘,比发行价3.07港元高出17.3%,仅3分钟内便升至3.63港元高位。
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是首家实现A股与H股同步发行、同步定价、同步上市的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合计约191亿美元,居全球第一。此次工商银行全球共发售353.9亿股H股,130亿股A股,内地A股网上中签率约为2.03%,香港公开发行超额认购76倍,受到海内外投资者的热烈追捧。 “工商银行全面走向国内、国际资本市场,将给资本市场带来新的机遇和活力。”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在香港的上市仪式上说。
中国工商银行在内地拥有领先的市场地位。以总资产、贷款余额及存款余额计,工商银行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商业银行。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工商银行的总资产、贷款余额及存款余额分别为64561亿元人民币、32896亿元人民币及57369亿元人民币。一年多来,在大力进行财务重组的同时,工商银行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为核心,转变经营模式,全面加强风险掌控能力,建立起适应现代商业银行要求的有效的稽核管理体制。今年上半年,工商银行利润达到256.42亿元人民币,核心资本充足率提升到8.97%,不良贷款率降至4.10%。
1993年,中国政府提出“要把中国的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2002年进一步明确提出,条件成熟的国有商业银行可以上市。2003年底,中国政府动用外汇储备,为国有银行注资,改革迈出实质性的关键一步。去年10月、今年6月,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先后成功在香港上市,成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进程中新的里程碑。中国工商银行是国务院决定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以来公开上市的第三家试点银行。
充满活力的中国内地股市,一直以来面临着既要留住优质大型企业上市资源、又难以承受大型股市场压力的两难选择。工商银行内地、香港同步上市,既开创了内地企业融资的新模式,也使内地与香港的证券市场与投资者一道分享中国经济改革的成果。
“这是一个多赢的结局。”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陈家乐说。
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的承诺,今年年底前,中国将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进展及其在海内外上市为这场中、外资银行间竞争赢得了更多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