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1日晚,北京市民在“热烈祝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的公益广告前留影。 新华社记者 汪永基 摄

10月31日晚,北京市民在街头阅报栏观看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相关消息。 新华社记者 汪永基 摄
迎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热烈氛围正使北京的深秋呈现出春天般的激情。
“用最好的服务迎接非洲的贵宾”,酒店工作人员忙碌着摆放具有非洲特色的工艺品;“保证非洲贵宾活动畅通无阻”交通部门一遍又一遍制定交通方案,增加交通设施;“让非洲客人吃到可口的中国饭菜”商业部门很早就确定专供食品,卫生防疫部门一一检验、封存;“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峰会接待服务保障工作,是中央交给北京的一项光荣任务,要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人民和北京的良好形象,表达中国人民的真挚感情”北京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责任到人,昼夜工作……“当好东道主、热情迎峰会”,成为1500万北京市民的共同心声。
气氛热烈 友谊之花开得更艳
人们惊喜地发现,仿佛一夜之间,北京主要街道变成了花的世界、灯的世界、旗的世界、中国结的世界……它们犹如跳跃的迎宾乐符,热情欢迎来自遥远的非洲大陆贵宾。
沿长安街而行,宽阔的大道两侧,各色鲜花绽放,清香随风飘散。放眼望去,到处是“热烈祝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友谊、和平、合作、发展”的彩旗与标语。天安门城楼上,悬挂起了重大节日专用的大红灯笼。天安门广场上,游客们围着广场中央的花坛,不停变换着角度合影,留下珍贵的纪念。
不仅白天,美轮美奂的灯光也点亮北京的不眠之夜。从10月30日至11月6日,北京夜景照明设施按重大节日标准全部开启。夜幕降临,华灯齐放,长安街及其延长线,150多幢熠熠生辉的高大建筑将神州第一街装点成灯光艺术的长廊。故宫的楼阁、景山的亭子、北海的白塔,这些平日里静谧的古建筑在各色灯光的映照下显现出别样风姿。
精致的风光源自细致辛勤的工作。北京对做好峰会服务工作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市长王岐山主持召开动员大会,刘淇要求“要确立全城喜庆、国际水平、个性服务、宾至如归”的接待标准,向世界展示北京良好的城市形象,为进一步加深中非人民之间的友谊做出贡献。为了给峰会提供优美的环境,从8月份开始,北京市就着手对接待饭店、行车线路及重点地区进行环境整治。与会嘉宾入住的饭店周边,共拆除施工设施4350平方米,清运垃圾渣土160吨,清洗粉饰外立面22300平方米,整修道路3000平方米,铺装地面4960平方米。许多住宅小区全面行动,雨篷、花架、空调机架各归其位,屋顶、围墙、小区道路不留脏乱死角。
为给非洲宾客营造家的感觉,北京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非洲的景观图板。在机场高速路的边上,分段挂上了长达近1公里的大型非洲风情展示图,憨态可掬的大象、黑白相间的斑马、灵动美丽的长颈鹿与勤劳智慧的非洲人民和谐相处;在王府井步行街上,竖起了四组充满非洲风情的大型宣传画,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非洲妇女和小孩露出阳光般灿烂的笑容;在金融街,以往的工地挡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幅精美的非洲风情宣传画。为配合峰会的召开,西城区政府特意在代表集中的金融街、西单及阜外地区,设立了总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的非洲风情展示画。
北京呈现给非洲贵宾的不仅是日新月异的市容,更有她的亲和与热忱。
服务优化 客人感到宾至如归
在一家参与接待工作的北京著名饭店,记者看到,精美的非洲雕刻艺术品遍布大堂,向人们展示着非洲悠久的历史文化。饭店贵宾房间的布置安排上更是细致周到,中国特色、非洲风情兼顾:房间内已挂上即将入住宾客的肖像照;摆设了具有宾客所在国特色的雕刻工艺品;考虑到宾客的不同需求,还提供了他们常用品牌的生活用品……
北京以“抠细节”的方式,全力做好接待服务工作。30日傍晚,北京市政府再次召开相关部门与区县负责同志会议,强调峰会筹备工作已进入临战状态,“每一个细节都要反复推敲,力求避免发生任何误差。”
记者了解到,非洲国家领导人将在下榻饭店享受到许多个性化的服务。饭店的贴身管家能用英语、法语和接待国的母语问候,并随时提供服务。在餐饮服务方面,饭店和非洲各国驻华大使馆联系,将根据各国领导人和代表团的喜好安排和调整餐饮,甚至连贵宾喜好的花的颜色都了解得一清二楚。有些饭店还特别了解了入住代表团成员的生日情况,将为恰逢生日的来宾送去祝福。
“秀水街是外国人心中的北京情结,他们经常会到这里找寻丝绸、传统服装等喜爱的商品。我刚刚从苏州、杭州调了100多万元的商品进京,要用丰富的产品、最好的微笑迎接参加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贵宾”。北京秀水街市场丝绸区商户季明仁已经为非洲来的朋友准备好了自己的一份“礼物”。季明仁说,秀水街有瑞蚨祥、内联升、谦祥益、盛锡福等多家老字号的营业部,非洲客人如果需要现场定制服装,可以提供18小时快速成衣。
峰会期间,来自非洲的客人将会参观游览北京的各旅游景区。记者在颐和园采访时,就碰到这次专门负责接待非洲宾客的导游员正在认真练习接待礼仪用语。在四合院和老胡同组成的北京什刹海地区,文明礼仪讲师团深入街道、社区,对300多户旅游接待户开展非洲礼仪知识讲解。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居民自发组织起来,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共同维护首都的市容环境。“中国有句老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期待着非洲朋友的到来,希望每一位北京市民都能以自己的友善、乐观、文明,展示中国人的良好精神风貌。”一位杨姓居民这样说。
安排周密 保障工作万无一失
承办如此大规模的国际性活动,是北京的荣耀,也使北京的各项保障工作面临考验,交通首当其冲。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峰会,北京市相继采取了一系列交通措施。在全力保障峰会交通顺畅的同时,尽可能将交通管制对市民出行的影响降到最低。
为了峰会安全、顺利举行,北京在日常管理各类预案的基础上,制订了保障特别预案。有关部门针对峰会期间的气候特点,设计了严密周详的水、电、气、热供应计划和服务方案。对客人入住饭店的每一部电梯,都进行了严格检查,落实了抢修专业人员和抢修器件,一旦出现问题能得到及时处理。
医疗卫生服务是峰会保障工作的重要环节。市卫生系统制定了详实的方案,确定了定点医院,组织了专家队伍和应急小分队,特地安排一些外语熟练的专家与大夫参与,一些医院还专门配备了英语和法语翻译。为确保安全,定点医院的消毒湿纸巾都是统一配备的。
峰会期间,包括专业协警力量和义务协警力量在内,北京将有80多万群众投入安全保卫工作。据统计,此前,公安机关和协警力量对60多万个楼门院、1.7万多个单位进行了安全大检查,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警民联防、共保峰会安全的良好机制。
北京,这座世界闻名的古都,正在尽心尽力,迎候远方的非洲贵宾光临。(记者 阎晓明 王建新)
京城涌动“非洲热”
深秋时节,天气渐凉。然而,一股“非洲热”正在京城涌动,给人们带来了融融暖意。人们期盼着非洲朋友们的到来,期盼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的召开。
虽然离峰会召开还有几天,但整个京城都已沉浸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之中。大街小巷,彩旗飘扬,灯笼高挂;有关非洲风土人情、宣传中非友好以及祝贺峰会召开的画贴、标语,随处可见。天安门广场上,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巨幅会标图案格外醒目,引得游人纷纷驻足,合影留念。一些热心的市民还主动用中外文问候偶遇的非洲朋友。“神秘的大陆”、“奇迹般的非洲”和“中非关系”等也越来越成为街头巷尾人们热议的话题。
古老的非洲大陆,山川秀美,地大物博,是个充满魅力的地方。非洲历史悠久,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拥有灿烂独特的文明。对于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勤劳、智慧和勇敢的非洲人民都作出过非常重要的贡献。由于西方殖民主义列强长达5个世纪的奴役、掠夺和剥削,非洲的发展进程受到了极其严重的影响。这是造成非洲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向往自由、不惧强暴的非洲人民与外来侵略势力、种族歧视主义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尊严,在人类正义与进步的史册上留下了光辉壮丽的篇章。进入新世纪以来,非洲大陆在总体上政局稳定,经济发展,非洲国家间的团结合作日益增强。而今,非洲的影响继续扩大,非洲的地位持续上升,非洲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中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中国与非洲虽然相距遥远,但双方的友好交往却可以追溯到古代。据史籍记载,唐代就有中国人到过非洲。北宋年间,来自非洲东部的使者在中国受到了皇帝的盛情款待。元代中国航海家汪大渊访问过北非、东非12国,并将所见所闻写成游记。同一时期,非洲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来华访问。到了明代,中国的和平使者郑和,完成了七下西洋的和平之旅,为中非友好交往续写了华彩篇章。在近现代史上,中非人民在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运动和斗争中,相互同情、声援和支持,直至取得最终胜利。
中非双方在历史上有着相同或相似的遭遇和命运,如今又面临同样的发展任务和使命。中非之间的传统友好关系已被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双方之间的友好合作也在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因此,中非之间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沟通与交流,以促进各自发展目标的实现,巩固加强中非传统友谊,推动和谐世界的建立。
持续升温的“非洲热”,以及即将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为北京市民、中国民众了解非洲、认识非洲和学习非洲提供了一次绝好良机。同时,非洲朋友也可以实地考察改革开放给北京和中国带来的发展变化,亲身感受和体验北京人民、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的深情厚谊,并将这种友好情感带回非洲,传递给非洲各国人民。(王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