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在苏州闭幕的第二届世界健康城市联盟大会上,建设“健康城市”成为中外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记者专访卫生部副部长蒋作君——“健康城市”惠及百姓
记者:对于“健康城市”这个概念,我国公众还比较陌生?
蒋作君:“健康城市”是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个新理念。目前,全球已有1500个城市开展了健康城市建设活动。而我国尚处于摸索阶段,公众对此还很陌生。我国于1994年与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进行健康城市项目合作,北京东城区、上海嘉定区、重庆渝中区、海口市、大连市等先后被选为项目合作城市,并率先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城市更应成为能够改善人类健康状况的理想环境
记者:什么是“健康城市”?
蒋作君:这要从城市发展给人类健康带来的问题说起。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目前,全球人口城市化已逾半数,我国城市人口超过5亿。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在使人们受益的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交通事故死亡和伤害事件增多,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持续攀升,精神性疾患明显增加,传染病传播加快,还有暴力、意外伤害、食品安全事件等等,健康的影响因素已从单纯生物因素转向社会、环境综合因素。
忽视以环境保护和人口健康为代价换来的城市发展,最终将成为限制城市自身发展的症结。城市应该不仅仅是追求经济增长效率的经济实体,更应该是能够改善人类健康状况的理想环境。健康城市应该成为由健康的人群、健康的环境和健康的社会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
我们将逐步在“创卫”活动的基础上,命名表彰一批健康城市
记者:上海、大连、克拉玛依等城市已开展了建设健康城市活动。我国建设健康城市活动的特色是什么?
蒋作君:20世纪80年代末,全国爱卫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创建卫生城市活动。10多年来,“创卫”活动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影响。目前,全国爱卫会已命名了79个“国家卫生城市”、18个“国家卫生区”和238个“国家卫生镇”。总的来说,创建卫生城市与建设健康城市的目标、方式方法和指标体系基本上是一致的。
今后,我们将在“创卫”活动的基础上,拟按照自愿原则,审核考察并确定一些日常管理巩固工作较好、有积极性的国家卫生城市(区、镇)作为建设健康城市活动的示范点,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健康城市标准,在条件成熟时,命名表彰一批健康城市,并通过其典型示范作用,稳健推进建设健康城市活动。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是我国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的重点
记者:我国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的重点在哪里?
蒋作君:应在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区、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目前,全国已有95%的地级以上城市和88%的市辖区以及一批县级市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到2010年要在全国建立比较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李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