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11月3日电(记者 林艳兴)“从来没有想过,我们农民也能像城里人和国家干部一样,月月领取退休工资。”近两年来,南昌市郊区青云谱镇下尧村的86岁的农民赵新田,每个月18日都到银行领285元的养老金,雷打不动。说起这样的“待遇”,赵新田扬了扬手中的存折,一个劲地夸党和政府。
从2004年12月开始,青云谱区在南昌市率先试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经过两年多试点示范,最近,南昌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实施《全市被征收土地农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暂行办法》。按照《办法》,未来三年内,南昌全市近20万被征收土地的农民将获得养老、医疗保险和就业服务、失业救助等社会保障。
南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不完全统计显示,全市被征地农民达41万人,其中完全失地农民约占60%,这些人除获得少量征地补偿款外,其就业、养老、医疗没有保障。2004年初,南昌市选择在青云谱区和红谷滩新区进行被征收土地农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试点,两年来共有3088名失地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4676人接受了职业技能培训,4100多人实现了就业。
试点期间及今后南昌市的政策是,先把失地农民“农转非”,然后政府、村级集体、个人分别按30%、30%、40%的比例分年度或一次性缴纳养老保险金。在按规定标准缴纳保险金后,年满60岁的男性农民和年满50岁的女性农民可从第二个月起按月领取养老金。对今后新增失地农民,其社会保险费则全部纳入征地成本,由征地单位承担。
与此同时,南昌市还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范围,免费享受政府部门提供的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就业培训等服务。今年起财政每年拿出150万元,专门对失地农民进行实用技能培训。全市各级还筹集资金7.5亿元,为失地农民提供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事故保险,将生活困难的失地农民纳入城镇居民“低保”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