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黄河泥沙填海造陆不息 年增“新大陆”约一万亩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11月06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济南11月6日电(记者 王汝堂、林嵬)黄河泥沙填海造陆造就了黄河三角洲,目前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所辖的接近230万亩土地,只有5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黄河仍在造陆不息,在黄河三角洲每年填海造陆1万亩左右。

    黄河三角洲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这片土地完全是黄河泥沙填海造陆而成。黄河三角洲湿地博物馆馆长张俊说,50多年前,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所在的地方仍是一片汪洋,由于黄河下游水急沙多,每年送入河口10多亿吨泥沙,黄河三角洲面积持续扩展。山东省水利厅提供的资料表明,1954年到1982年,黄河造陆达1100平方公里,海岸线平均每年外延0.47公里,也就是说,黄河每年新生土地3万多亩。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黄河来水骤减,泥沙在河道上淤积,送入河口的泥沙越来越少,海水蚀退陆地,黄河三角洲面积不仅停止扩展反而出现萎缩,1997年是黄河断流最严重的一年,黄河三角洲萎缩了七八千亩。

    黄河是黄河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如果黄河无水,不仅黄河三角洲会出现萎缩,而且当地农业无收成,工业将停产,居民吃水都成问题。利津水文站是黄河最下游的一个水文站,站长李荣华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沿黄各地大量修建引黄闸,为满足当地工农业用水无节制地从黄河里引水,硬把一条气势磅礴的大河引干了。1997年黄河断流时间最长的那年,河口地区黄河两岸许多庄稼颗粒无收。

    1999年黄河水利管理委员会对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后,至今黄河已连续7年不断流,加上连续进行了5次调水调沙,黄河三角洲的生命在苏醒。利津河务局干部盖鹏程说,黄河断流的那些年,黄河口的芦苇都不见了。这几年黄河不断流,黄河三角洲又恢复了生机。两岸芦苇重新长了起来,在深秋季节形成美丽的“芦花飞雪”,再现了当年黄河口的美景。

 
 
 相关链接
· 研究表明:气候干旱化导致黄河源区湿地退化严重
· 黄河万里长 共有多少坝?
· 黄河面临险局 “维持健康生命”成为治黄新目标
· 黄河治理步入“数字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