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将加强农民工培训确保安全生产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记者刘铮、周芙蓉)当前我国高危行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已经过半,为有效保障农民工安全,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国家有关部门将加大农民工安全培训力度。
“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必须加快培训步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华山7日在全国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专题视频会议上说。
此前由安监总局、劳动保障部等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农民工安全培训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的农民工首次岗前安全生产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建筑行业的农民工首次岗前安全生产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安监总局对9个省区抽样调查显示,煤矿等四个高危行业的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6%。小煤矿从业人员、国有煤矿井下采掘工人基本都是农民工;非煤矿山特别是小矿山作业场所90%以上是农民工;危化品企业较为繁重的体力劳动也多由农民工担任;而烟花爆竹企业除为数很少的管理人员之外,其他均为农民工。全国3000多万人的建筑施工队伍中,约80%是农民工。
孙华山指出,为提高农民工特别是高危行业农民工的安全保护意识和能力,要进一步加大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力度:严格监督检查,落实培训责任;加强组织协调,完善培训协作机制;加强法规制度建设,推进依法培训;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培训保障体系;改进方式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据安监总局统计,近几年高危行业发生的伤亡事故,90%以上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约80%发生在农民工较集中的小煤矿、小矿山、小化工、烟花爆竹小作坊和建筑施工包工队;每年职业伤害、职业病新发病例和死亡人员中,半数以上是农民工。
安监总局:农民工培训是我国安全生产薄弱环节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记者刘铮、周芙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华山7日表示,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
孙华山在全国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专题视频会议上说,从安监总局对全国21个省区的专项督查调研情况看,目前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些中小企业主短期行为严重,只想利用廉价劳动力赚钱,宁可承担事故风险,也不愿意在培训上多花钱。而农民工合同时间短,流动性大,文化程度较低,维权意识薄弱,出现了未经培训就上岗作业等现象。
——众多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小企业,培训工作十分薄弱。多数乡镇煤矿地处偏远又分散,企业自身不具备培训条件,送到外地培训既怕耽误生产又怕培训后流失,导致农民工培训缺失。
——针对性不强,质量达不到要求。一些地方和单位培训走过场,没有针对农民工特点设置安全生产培训内容,培训时间不能保证。有的小型烟花爆竹厂以招录农民工时的操作考核代替岗前培训。一些小矿、小厂的培训档案存在造假现象。
——没有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和渠道。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没有按规定提取培训经费;一些企业虽然提取了培训经费,但用于安全生产培训的过少;一些小煤矿由于职工工资总额较低,提取的费用不能满足培训需要。
安监总局对9个省区抽样调查显示,煤矿等四个高危行业的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6%。近几年高危行业伤亡事故,90%以上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约80%发生在农民工较集中的小煤矿、小矿山、小化工、烟花爆竹小作坊和建筑施工包工队。
孙华山说,目前我国政府、企业、社会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的合力正在逐步形成;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以及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出台,使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全国已认定的两千多家培训机构以及不断壮大的培训师资队伍,为做好农民工安全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这些为推动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