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舆论支持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 田聪明
今天是中国记者节,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国记协向荣获全国新闻界最高奖的同志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向长期辛勤工作在新闻战线的70万新闻工作者致以节日的亲切慰问和崇高敬意。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工作。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次 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对中国记协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希望中国记协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进一步发挥党和政府联系新闻界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长春同志代表中央发表了重要讲话。新闻战线的同志们备受鼓舞,备感振奋,备受鞭策,备感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把新闻工作和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我们通过新闻颁奖报告会来庆祝中国记者节,既是检阅去年全国新闻报道工作取得的优异成绩,也是在新闻界树立品行兼优、德才兼备的榜样。本届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充分体现了2005年新闻宣传战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正确导向,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为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创造良好舆论氛围所取得的实绩。本届长江韬奋奖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化“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采写刊播众多优秀作品的同时,也推出了一大批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优秀记者、编辑、评论员、主持人。本届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的获奖者,就是新时期新闻队伍的优秀代表。
无论是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还是长江韬奋奖获奖者的模范事迹,都充分显示了近年来新闻队伍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推动新闻界营造人人学先进、处处争优秀的工作环境和竞争氛围。我们向新闻界的先进人物学习,主要是学习他们忠诚党的新闻事业,自觉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者的政治觉悟和鲜明立场;学习他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新闻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采编大量反映时代精神、激励群众、脍炙人口的新闻佳作的职业素养;学习他们勤于学习,勇于创新,淡泊名利,恪守新闻职业道德的高尚品质。
有什么样的新闻队伍,就有什么样的新闻业绩,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效果。我们要进一步发挥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的评价和激励作用,引导和鼓励全国4000多家新闻媒体,从以人为本,服务大局的高度出发,把新闻评奖作为新时期新闻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新闻奖励机制,引导和鼓励广大新闻工作者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实到新闻采编和作品效果之中,弘扬崇高的职业精神,恪守高尚的职业道德。我们要进一步健全评奖工作平台,引导和鼓励广大新闻工作者,多出精品,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多出人才,不断涌现让党和人民都满意的新闻工作者。
新闻战线取得的每项工作成绩,都是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支持的结果。我们一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努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提供更加有力的舆论支持,用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来源:光明日报)
肩负起时代的使命 ——写在第七个中国记者节
把11月8日定为中国记者节,有着特殊的纪念意义。69年前的今天,在全民抗战爆发整整4个月之后,以范长江为首的左翼新闻工作者在上海成立了中国青年记者协会。从那时起,人民的记者就肩负起人民的希望,承担着历史的责任,踏上抗日救亡、民族解放的征程。从那时起,人民的记者就和人民同呼吸,和祖国共命运。哪里有艰险、哪里有斗争、哪里有奉献和牺牲,哪里就有人民记者的身影。哪里有了记者的身影,哪里就有正义的声音,英雄的形象,真理的传扬。
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年轻的范长江历时10个月,万里走单骑,发表了轰动全国的《中国的西北角》;著名摄影家沙飞,用相机镜头记录下中国人民浴血抗战的悲壮瞬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穆青奔波在兰考大地,兰考人民称赞他长着“八路军的腿,老百姓的嘴”,誉他为“活着的焦裕禄”;1992年,深圳特区报记者陈锡添一篇《东方风来满眼春》,生动反映了时代巨人视察南方的身影,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浪潮;这些年来,在一次次国际争端引起的局部战争中,总有一批批“不要命”、“不怕死”的记者扛着“长枪短炮”,在第一时间将战地新闻传向世界……
在一篇篇日常新闻报道的背后,有着敬业、奉献、崇高。央视焦点访谈记者曲长缨不顾威胁、利诱,揭露出黑心矿主瞒报的矿难;人民日报记者赵亚辉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测量点上,记载下科考队员的艰辛;河南电视台记者曹爱文,趴在被救上来的落水女孩身上做人工呼吸,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女记者……
这就是人民的记者,新中国的记者。他们用自己的笔记录着历史,也用自己的信念和智慧推动着历史。
今天,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新闻工作使命光荣,大有可为。同时,随着信息传播技术迅速发展和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多样,我国社会舆论环境和舆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闻工作者也面临着新的考验:能否始终坚持“三贴近”,准确把握各种受众群体的接受习惯和心理特点,把党的主张和群众的需要结合起来?能否从群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入手,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机、节奏、力度?能否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现正确导向,在同群众交流互动中促进形成共识,在加强信息服务中开展思想教育,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作用?这是记者节里记者们对肩负使命的思考。
记者的岗位是纯洁的,这纯洁来自真诚;记者的岗位是光荣的,这光荣来自勤奋;记者的岗位是神圣的,这神圣来自奉献。(来源:人民日报 王义堂 唐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