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农村环保机构很不健全 环保监管能力待提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11月08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记者 顾瑞珍、刘晓莉)当前,我国农村基层环保机构很不健全,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尚未覆盖广大农村地区,存在污染事故无人管、环保咨询无处问的现象,农村环保监管能力亟待提高。

    记者日前从环保总局获悉,2005年全国各级环保系统实有人数160246人,其中,各级环境监察人员不足5万人,而全国产生污染物的工业企业已超过百万家。

    相对城市环境保护和工业污染防治而言,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基础弱,针对农村环境问题,如畜禽养殖污染、面源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的相关立法尚处于空白状态。

    据了解,由于受人力、资金条件限制,农村的环保宣传教育还有待加强,一些干部、群众的环境意识不高,环境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不强,对生产、生活污染的危害认识不足,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境知识作指导,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农村环境的现状,与改善农民健康状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激发农村活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农村新环境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亟须下更大的气力、做出更大的努力来改变这种状况。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完善200个县的环境监测基本设施建设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记者顾瑞珍、刘晓莉)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完善200个县的环境监测基本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的监测和统计由县市级环保部门负责。在全国2800多个县中,许多县市级环保部门的工作受条件制约,农村地区的环境监测、统计等工作存在明显的漏洞和不足,甚至根本没有监测和统计资料。广大农村和乡镇基本上未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农村环境信息十分缺乏,农村环境问题难以得到准确及时的反映,农村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难度就更大。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基础体系建设,已是当务之急。

    环保总局新发布的《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中提到,到2010年,完善200个县的环境监测、监管和宣教基本设施建设。在加强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建设,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

    据介绍,到2010年,还将创建2000个环境优美乡镇,创建1万个生态村。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对获得称号的乡镇、村予以奖励。建设300个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开展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环境调查与评估,编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发展规划,制定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技术规范和管理办法,进行有机食品基地认证工作,开展产地水、土壤、大气环境质量定期监测。

    目前全国约有1.5亿亩耕地受污染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记者顾瑞珍、刘晓莉)记者日前从环保总局获悉,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

    一些地区由于长期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农膜以及污水灌溉,使污染物在土壤中大量残留,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生物种群结构发生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生产力下降,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影响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和农产品质量下降,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

    农村饮用水质量问题较为突出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记者顾瑞珍、刘晓莉)记者日前从环保总局获悉,据对234个农村供水站的饮用水卫生监测表明,其细菌指标合格率仅为8.81%。京、津、唐地区69个乡镇地下水和饮用水取样分析表明,硝酸盐含量超过饮用水标准的占一半以上。

    据介绍,由于城乡发展二元结构的存在,农村用水的保障优先性低于城市和工业用水,水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并存,主要表现为:供水保证率低、水质不达标、水型地方病严重等。

    据初步统计,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尚不到40%,仅有14%的村庄有供水设施,而且用水器具质量和供水效率低,处理设施简陋,约有3.2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其中1.9亿人的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农村现有的浅水井和水窖的环境卫生问题也较为突出。

 
 
 相关链接
· 国家环保总局发布《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 人民日报时评:农村不是污染“避难所”
· 山东省“十一五”期间将投资百亿元整治农村环境
· 天津农民利用秸秆制气节能又环保
· 浙江海盐县聘请百名义务环保监督员把关农村环保
· 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建设新农村不可忘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