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湖南省蓝山县火市村灾民新村工地建设紧张有序。村民朱满秀家的新房不久前落成,她特意请人写了一副对联:“无情洪灾毁家园,喜迁新居谢政府。”截至10月底,湖南省需恢复重建的约8万户灾区民房全部动工兴建,其中八成已竣工,6.4万户灾民陆续喜迁新居。
今年7月,受台风“碧利斯”、“格美”袭击,湖南郴州、永州、衡阳等地遭受特大洪水灾害,受灾群众达700万人,倒塌房屋近32万间。为让灾民早日住进新房,湖南省委、省政府采取“政府救济一点、部门减免一点、集体出一点、银行贷一点、亲邻帮一点、社会捐赠一点、帮扶单位送一点、保险理赔一点”的方式,多渠道筹措重建资金达12亿多元。
各部门竭尽所能,形成灾后重建整体合力。财政部门建立重建资金绿色通道,确保3.3亿多元救灾资金专款专用;民政、国土、建设、林业等部门组织建房工作组进村入户,对灾民建房实行现场审批、规划、发放补助等一条龙服务;林业、工商、税务、交通等部门对灾民建房出台优惠政策,减免各项税费户均达5000元以上;建设、国土、规划、气象、水利等部门派出2000多名技术人员深入灾区具体指导,科学选址;金融部门在政府贴息支持下,以连户担保形式向灾民发放贷款;社会各界自发开展赈灾募捐活动,全省共收到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1.1亿多元。
为激发灾民建房积极性,湖南各地通过民主推荐,村民选举,成立“建房理事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协调、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对全倒重灾区建立台账,发放统一的恢复重建补助卡,将重建补助资金一次性落实到户,灾民凭卡分批领取补助资金和实物。
湖南各地还将灾区民房恢复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河道整治、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乡村公路、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增强防灾避灾能力,完善农村配套设施,改善人居环境。衡阳市规划部门组织专家对全市4000多个村庄进行了地形地貌勘测,设计了20种房屋户型,印刷了1万套图纸供灾区群众选用。(贺广华 周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