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美海军第二阶段海上联合搜救演习19日举行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11月2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湛江”号(南海某海域)11月19日电(记者李宣良 熊争艳)由“湛江”号导弹驱逐舰和“洞庭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19日在南海海域,成功地与来访的美国海军舰艇编队进行了第二阶段海上联合搜救演习。

    这次演习是在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圆满结束对湛江的友好访问后举行的。中国海军南海舰队的“湛江”号导弹驱逐舰、“洞庭湖”号综合补给舰和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菲茨杰拉德”号导弹驱逐舰、“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参加了演习。中美双方还分别派出了运-7运输机和P-3C巡逻机参加演习。

    中美双方先后进行了通信操演、双方海上会合、舰艇海上机动和海上联合搜救演习。通信操演于18日晚间在湛江港以东海域举行。舰艇海上机动演习和海上联合搜救演习于北京时间19日上午7时30分开始,中午12时30分许结束。这次搜救演习设定一艘船只在南海海域遇险,失去联系,中方请求航经这一海域的美国海军舰艇协助搜寻和救援。整个演习过程由中美双方分阶段实施指挥。通信及舰艇机动演习先后由中方和美方指挥;联合搜救演习搜寻“遇险”船阶段由中方指挥,救援阶段由美方指挥。

    南海舰队司令员顾文根中将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联合演习是落实中美两国元首关于加强军事领域交流共识的重要举措,也是今年中美两国军事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双方海军官兵在演习中不仅展示了较高的军事技能,而且表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特别是双方在演习中的友好合作精神,令人印象深刻。

    今年9月,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在访美期间,与美国海军在圣迭戈附近海域成功举行了第一阶段海上联合搜救演习。

 

[新闻背景]

什么是海上联合搜救演习?

    新华社“湛江”舰(南海某海域)11月19日电(记者李宣良、熊争艳)中美两国海军19日在南海海域举行海上联合搜救演习。海军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李亚强大校向记者详细解析了海上联合搜救演习的概念和意义。

    “海上联合搜救演习,是指两国或多国海军在海上进行的非作战性质的联合演习。” 李亚强说,搜救演习属于人道主义救援性质的准军事行动,主要包括灯光、旗语、高频通信、舰艇机动、队形变换、空中搜索、海上补给、水中搜救、转运伤员以及损害管制等内容。

    按照现有各国海军的组织模式,海上联合搜救演习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舰艇编队通信演练、舰艇编队机动演练、海上联合搜救演练。参演国海军一般会派出护卫舰或驱逐舰等中型水面舰艇参加演习,同时辅以补给船、直升机或侦察机、运输机等装备。

    据李亚强介绍,中国海军第一次与外国海军进行的联合演习,是2003年10月22日和到访的巴基斯坦海军在东海海域举行的海上联合搜救演习。此后,中国海军先后与法国、英国、印度、泰国、澳大利亚等国举行过类似演习。

中美海上联合搜救演习参演舰艇情况

    新华社“湛江”舰(南海某海域)11月19日电(记者李宣良、熊争艳)中美海军第二阶段海上联合搜救演习19日在南海海域举行,中美海军共有四艘军舰参加。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湛江”号导弹驱逐舰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新型导弹驱逐舰首舰,自1989年加入人民海军序列后,多次完成重大演习及战备任务。中方参演的另一艘舰艇是“洞庭湖”号综合补给舰。

    美国海军参演的“菲茨杰拉德”号导弹驱逐舰,属于阿里伯克级导弹驱逐舰,排水量为8900多吨,编制官兵346人。“菲茨杰拉德”号配备的舰岸巡航导弹为56枚“战斧”导弹,舰舰导弹为2座8联装道格拉斯“鱼叉”导弹,舰空导弹为“标准”SM-2MR型舰空导弹,反潜导弹为阿斯洛克反潜导弹。此外,舰上还配备有“海鹰”反潜直升机。

    “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属于奥斯汀级两栖船坞运输舰,于1963年开始建造,1987年进行了现代化改造。“朱诺”号满载排水量达17000多吨,可以一次运送840名士兵、9艘机械化登陆艇,或2艘气垫登陆艇,或20辆履带式登陆车。“朱诺”号有一个额外的舰桥,因此适合做旗舰。它还带有一个可伸缩的小型机库。“朱诺”号母港为日本佐世保。

 
 
 相关链接
· 中美第二阶段海上联合搜救演习各方已准备就绪
· 中美海军将在我国南海海域举行海上联合搜救演习
· 中国海军出访美加菲三国四港舰艇编队顺利归来
·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结束对菲律宾的友好访问回国
·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抵达马尼拉 开始对菲律宾访问
· 中国海军编队25日抵加拿大维多利亚进行友好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