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8。11月20日下午3时,上证综指最终定格在这一数字上。这是5年多以来沪指首次收复2000点大关
上涨动力何在——
诸多因素推动股市上扬
11月20日,沪深股市延续多日上涨态势,双双刷新5年多来的新高。其中上证综指轻松跨越2000点大关,盘中最高摸至2018点。
从前一周开始,股市在经历两个多月的稳步攀升后,突然出现加速上冲态势。尽管在指数上涨过程中,下跌股票数往往多于上涨股票数,如11月20日沪指大涨45点,下跌的股票却有469只,远多于上涨的263只,不少投资者也开始有“恐高”心理。然而,指数却连续5天坚定上涨。指数上涨的动力来自哪里?
大市值股票上涨对指数的撬动是最重要原因。目前上海市场总市值排名前五位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石化、招商银行、宝钢股份,这5只股票的市值相加已超过3万亿元,占上海市场总市值的46.65%。而上证综指的编制是以个股总市值为权重的,也就是说,即使其它所有股票都在调整,只要这5只股票出现大幅上涨,同样有能力带动指数上行。
从近期的市场走势看,正印证了这一状况。11月以来,工商银行上涨20%,中国银行上涨13%,中国石化上涨22%,招商银行上涨30%……这些大市值股票的上涨,成为指数涨升的直接动力。
当然,指数上涨也得益于股市内外的诸多利好。特别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为股指上扬提供了内在支撑。最新数据显示,沪深两市1401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共实现净利润2157.5亿元,同比增长达21.89%;平均每股收益0.21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达12.08%。
资金面的宽裕也为股市上涨提供了基础。随着股票市场交易持续活跃,储蓄存款一部分被分流到股票市场。据央行统计,10月份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余额为6042亿元,比上月增加2161亿元,同比增长182.9%。
进入结构性牛市——
此2000点非彼2000点
“结构性牛市”,这是近期股市中最为热门的一个词。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现在的2000点跟5年前相比,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首先,股市规模迅速扩大,与宏观经济走势的关联度也得到提高。尤其是今年以来,一批大盘蓝筹股的陆续上市,使股市总市值连上台阶。据统计,截至11月17日,沪深股市总市值已达65746亿元。按今年三季度末国内生产总值计算,股市市值与GDP的比率达46.5%,比去年底的17.8%大为提高。
市场投资主体的结构也有了很大变化。5年前的A股市场还是以散户为主,几年来随着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进入,投资者结构正在向以机构为主转变。机构的资金规模、投资理念与散户相比有很大不同,从而给市场带来深刻影响。A股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关系也更加密切。对上证综指影响最大的前4只股票,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石化、招商银行都是A+H股,近期它们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也来自其H股的拉动。
另外,股权分置改革的即将完成也是近几年市场的一个重要变化。截至11月19日,沪市完成股改或者进入股改程序的公司共749家,占全部应股改公司总数的91.9%。深市的进展与沪市也相仿。股权分置改革所带来的制度变化,对市场的影响可谓长久而深远。
2000点——
“拦路虎”还是“中转站”
从8月份以来,市场几乎没有大的调整,从1500多点一路上涨到2000点上方。今后股指能否再上台阶,是当下市场最为关注的问题。
高盛中国分析师认为,国内A股市场已经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市场机制与国际市场机制越来越趋同。在经济强劲扩张的形势下,A股市场可望进入一个迅速增长期。
有市场人士认为,蓝筹股热点效应还可能扩散,钢铁、电力、机场、航运等业绩好、估值低的板块仍有较大潜力;银行股的上涨有较深刻的背景,也未到轻言结束之时。这些因素都将推动大盘继续拓展向上空间。
有机构认为,目前上证指数已经被几大权重股左右,短期的股指很难预测而且意义不大,2000点附近出现整理也不奇怪。今后,结构性牛市的特征可能会更加明显。也就是说,也许指数走高,不少股民手中的股票却不断下跌,“赚了指数赔了钱”。
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眼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调整投资理念,以适应新的市场形势。(记者 许志峰 田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