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学智同志遗像 新华社发
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现代后勤工作的开拓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原委员、副秘书长,解放军总后勤部原部长兼政治委员洪学智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11月20日22时1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洪学智同志1929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8年再次被授予上将军衔。
新闻链接
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访洪学智将军
(2000.09.27)
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 (记者 张钊)“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1957年7月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后,回忆当时的心情时说:“我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在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上签字的陆军司令官”, “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
不久前,记者就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访问了原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当谈到克拉克的这些话时,将军说:“从敌对者的角度上,这些话说明了这样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站起来的、强大的、正义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88岁高龄的洪学智将军住在北京西郊一处幽静的院落里。从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战争拉序幕,到1953年停战协定最终签署,他始终是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并主管后勤工作。 “入朝之初,我们就有坚定的信念:中国人民必胜!正义的战争必胜!”在回忆抗美援朝战争战略战术运用的决策过程时,洪学智说。
当时,志愿军的领导们分析,敌人的长处是具有现代化的装备,机动性强,陆军地面部队火力强,海、空军占有绝对优势。而我军的装备则处于明显劣势,步兵就那么几门迫击炮,其他重一点的火炮都是缴获国民党的,用骡马牵引,运动、隐蔽都很困难,主要还是靠步枪和手榴弹发挥作用。
但是,我们也有许多敌人所不具备的长处。第一,我军是为了反对侵略而战,是正义之师,得到国内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拥护。我们的指战员政治觉悟很高,士气高昂,在政治上我们占绝对优势。第二,我军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几十年来一贯以劣势装备战胜装备优良的敌人,我军善于近战、夜战、山地战、白刃战,在这些方面敌人无法与我们相比。第三,我军作战机动灵活,善于从侧面迂回包抄消灭敌人,还善于分散、隐蔽保存自己。第四,我军英勇善战、不怕流血牺牲,吃苦耐劳。第五,我们是背靠祖国作战,离后方近,组织供应比较方便。另外,由于我们的装备差,车少、炮少,所以消耗的油料、弹药也少。
基于上述分析,志愿军领导确立了对敌作战原则:在战略上,要树立持久作战思想,在战役战术上,要集中优势兵力,大量采取穿插、迂回、分割、包抄、近战、夜战、速战速决的传统战法。只要充分发挥我军的长处,趋利避害,以我之长攻敌之短,就一定能以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的敌人。
后来的战争实践证明了这些分析和预见的正确性。战争,按照我们的方式和节奏走到了终点。“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洪学智说:“我们面对的是世界头号强敌,他们的战争投入超过我们好几倍,武器装备比我们先进好几代,而我们最终牵住了它的牛鼻子,迫使它接受了和平。这在世界战争史上、在反侵略史上都是奇迹。”
在洪学智眼中,战斗的艰苦卓绝和指战员们机智勇敢都是这些奇迹的组成部分。例如,1950年夏,敌人发动“绞杀战”,利用占绝对优势的空军以及朝鲜40年不遇的大洪水,对我后方交通线进行地毯式轰炸。洪学智立即组织部队展开“破坏与反破坏”的斗争。我们建立了后方交通网,此路炸断走旁路,东方不亮西方亮,始终保证条条大路通前线;白天轰炸多,我们就晚上运输;星期六晚上,敌人飞行员轮班休息,不轰炸,打照明弹吓唬我们,我们就利用照明弹的光亮,大量运输……
正是凭着大智大勇,志愿军创造了令敌人也不得不佩服的战争奇迹。当时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就说过:“虽然联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力量,企图阻断共产党的供应,然而,共产党人仍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前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在洪学智看来,抗美援朝为中国赢得的不仅仅是一场局部战争的胜利。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场反侵略战争,它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政权,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打出了大国的地位,打出了国际生存空间。
他说,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将士英勇善战,面对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无所畏惧,创造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业绩。这也极大地激励着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情感,使全国上下同仇敌忾。这一积极作用,也一直影响到今天,并将永远成为我们国家和民族凝聚力的源泉。
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但当年的侵略者今天仍然在重复着当年的行径。对此,洪学智虽然年已耄耋,却依然时时萦挂于心。他说:“不论时代如何变迁,科技如何发展,战争形态如何改变,战争的性质和参战者的士气永远是战争胜负的关键所在。只要站在正义的一方,为维护正义与和平而战,我们就一定战无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