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南京秦淮区:坚持文化引领 全力构建人文和谐新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11月23日   来源:经济日报

    “秦淮区将坚持文化引领、规划引导,打响‘人文秦淮’品牌,建设古韵新姿交融、产业特色鲜明、宜商宜居的人文和谐新城区。”日前,南京市秦淮区委书记徐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描绘秦淮区的美好前景。

    南京市秦淮区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古韵新貌交融的文化旅游区、产业集聚发展的特色创业区、人居环境宜人的生活居住区、城市功能鲜明的形象展示区”的发展定位,做大做强商贸旅游和文化产业优势,不断放大“人文秦淮”品牌效应,为构建和谐秦淮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心构建和谐文化

    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是秦淮的优势所在。秦淮区是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模范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区域内现有中华门城堡、瞻园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江南贡院、秦大士故居等1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水关、文德桥等1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小历史人文景观更是比比皆是,南京古城墙秦淮段就有7公里多,约占现存南京城墙总长度的三分之一。通过将现代的元素加入到历史文化遗存中去,增强区域文化吸引力,这是其他区域难以复制的独特优势。秦淮区以内外秦淮河环境整治、金陵大报恩寺塔复建、明城墙改造为重点,集中力量做出影响,创出品牌,放大特色。

    经过精心整治的十里秦淮观光带,如今已是碧波荡漾,从夫子庙泮池到中华门城堡,如一条珠链串起沿岸乌衣巷、王谢古居、桃叶渡、东水关等富有诗意的历史遗迹,荡舟其上,体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意境,已是国内外游人来南京的必游线路。

    记者在采访时看到,该区重点城建项目,如夫子庙北大门、内外秦淮河沿线、南门老街改造、明城墙外侧环境整治进展顺利。夫子庙北大门镂空改造后显得豁然开朗。内秦淮河白鹭洲公园段沿平江府路段的河道已经拓宽,驳岸正在平整,下沉式广场等景观工程正在修建中,美丽的水岸景观已具雏形。长乐路至东水关的明城墙外侧,过去全是连片的破旧房屋,现已建成2.3万平方米的绿地广场。南门老街在拆迁工作基本完成的同时,有关部门正在按照“填充式”思路精心规划设计,最大程度保有历史特色,体现人文底蕴。

    着力发展支柱产业

    社会要和谐,首先经济要发展。今年1—10月份全区经济实现又快又好发展,财政收入和地方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6.2%和19%。雅居乐、宜家家居等一批大项目落户秦淮。

    同时,该区重点打造“三大片区”(夫子庙旅游商贸区、大明路国际汽车街区、红花产业集中区)和“三条产业带”(十里秦淮文化旅游产业带、外秦淮河生态旅游观光带、纬七路综合经济带),推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商贸、旅游、汽车等重点产业税收增幅明显,三产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截至目前,该区商贸业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列六城区第一,旅游业收入同比增长15.5%。闻名全国的大明路国际汽车街区今年又有保时捷、林肯、凯迪拉克等10家世界顶级品牌4S店相继入驻,今年已销售整车(含二手车)30000多辆,实现税收8000多万元,同比增长44.7%。最近,大明路汽车街被命名为“全国特色商业街”。

    多项举措促社会和谐

    为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和创业,秦淮区积极探索“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的创业园模式,民营企业伦发水电安装公司自筹资金盖厂房成立了“伦发”创业园,低价租给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并免费提供水电、物业、停车场地等服务。该创业园挂牌一个多月就吸纳了10多家企业落户,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创业者占90%。今年1—10月份,该区新增就业岗位20000余个,实现再就业5000多人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25.1%。

    构筑完善的社会保障网,解决居民群众后顾之忧。累计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近900万元,广泛开展扶贫济困和慈善救助活动,一些大重病患者得到了有效的医疗救助,全区80岁以上困难独居老人都享受到了政府资助,24小时都有上门救助服务,全区工业、商业、建设、民政等系统数千名困难企业职工实现了医疗保险的全覆盖。

    秦淮区先后拿出近400万元,建成了覆盖全区的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面改造了区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所和消毒中心等卫生机构,公共卫生硬件设施水平大大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已经为全区50%的65岁以上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与辖区内优抚对象和90岁以上老人签订了家庭保健合同,指定责任医生、护士,免费定期上门体检。该区还与市第一医院建立了“双向门诊”的绿色通道,在全市第一家实现了大医院与社区医疗的“双向转诊”,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为提升城区综合功能,该区加快市政道路建设,推进老城改造步伐,区域环境不断优化。今年该区已启动了10个小区出新和近百幢房屋立面出新工程,累计拆违31万平方米,市容市貌有了较大改观。

    与此同时,秦淮区以“平安秦淮”、“法治秦淮”建设为抓手,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全区社会和谐安定,群众安居乐业。2003年以来,秦淮区连续3年被江苏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社会治安安全区”,2005年成为南京市惟一的“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荣获2003—2005年度“建设平安南京,创建最安全城市”有功区称号。(记者 薛海燕 通讯员 刘 凡 屠康敏)

 
 
 相关链接
· 南京市完成行政职权目录编制 行政权力网上公示
· 南京地铁一号线南延线开工 全线工程今年内启动
· 南京商家引入知识产权查询系统
· 南京二手房市场提醒买卖当事人明辨产权证真伪
· 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