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14日,在位于“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山东济宁地区境内,由山东兖矿集团投资、中国一冶施工建设的200万吨及20万吨甲醇工程全线竣工投产。
当天中午12:45,1号焦炉投入试生产,巨大的推焦车缓缓伸出有力的臂膀,滚烫的红焦裹着千余度的高温倾泻而出。在生产人员的操控下,1号焦炉一次投料,产出46.8吨一级冶金焦。山东兖矿200万吨及20万吨甲醇工程项目的建成投产,标志着中国焦化技术由此一步提升了20年。
据悉,“济宁人号小苏州,城面青山州枕流。”古人《竹枝词》把济宁比作“江北小苏州”,赞美济宁因运河而兴,宛如江南水乡。近两年,济宁市通过水路运往南方的煤炭均在2000万吨以上,昔日承担南粮北运的京杭运河济宁至杭州段,现已成为北煤南运的“黄金水道”。在济宁市经济开发区一片空旷的原野上,占地1074亩的现代化煤化工新工业基地豁然展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两座7.63米碳化室的特大型焦炉、70余米的烟囱、50余米高的湿熄焦塔、一条完整的化产生产线、纵横交错的管道、漂亮的主厂房和办公大楼,构成一幅精美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