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公鸡山,脚抵三岔河,谁人识得破,金银用马驮。”
这是大方县六龙一带流传的民谣。有人说,“金银”就是这里大山下埋藏着的煤炭,一旦开采出来,就会给当地百姓带来新的生活。位于黔西北毕节地区的大方县,是我国2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煤炭已探明储量为112亿吨,而且煤质优良、埋藏浅、开采方便。
然而,坐在金山银山之上的大方县,却是一个贫困县。“我们县过去以农业为主,2003年之前,全县主要经济支柱就是烤烟和辣椒,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脆弱,很大程度上我们要靠天吃饭。”大方县宣传部副部长曾家强对记者说。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培育新的经济点,一直是大方县委、县政府努力追寻的目标。
早在1996年,大方县就提出了利用本地煤炭资源建设大型坑口电站的设想,让地下的财富变为手头的真金白银,造福一方百姓。然而,单凭自己的实力,很难实现这一美好设想。直到国家“西电东送、黔电送粤”的东风吹来,大方人长久的期盼才变成了现实。2001年,大方火电厂被正式列入贵州省的第十个五年发展计划,而且属于西电东送“四水六火”的重点项目之一,大方县沉睡多年的煤炭资源,终于派上了用场。
大方火电厂由中国华电集团公司、贵州中水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和山东兖矿贵州能化有限公司三方共同投资建设,投资总额在55亿元左右。项目规划的容量为240万千瓦,分二期建设,第一期按4×30万千瓦的容量实施。今年7月,首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强大的电流源源输往各地,也为大方的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11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大方县采访,虽然空气中弥漫着层层雾气,但从贵毕公路上仍能隐约地看见大方火电厂高耸的烟囱和粗壮的冷却塔。如今,大方火电厂已经成为大方县的标志性建筑。
在厂区办公楼宽敞明亮的接待室,大方火电厂党群工作部主任邓冰山告诉记者:“别看我们厂规模这么大,但只有300多名工作人员,因为生产的各个环节全部实现了电脑自动化控制。”他还介绍说,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电厂采用了最先进的脱硫技术,废气、废水都要按标准进行处理和再利用,发电余热还可为办公楼供暖。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煤渣和煤灰等废弃物,也用来生产砖、水泥、石膏等产品,基本形成了循环经济流程。
用“近在咫尺”来描述大方火电厂与煤矿的距离,一点也不夸张。电厂区离山东兖矿集团投资的小屯煤矿只有100多米,依靠传送带就能把地下的乌金直接运往电厂,省下了一大笔运输费用,增加了企业的效益。邓冰山告诉记者:“电厂第二台机组将于12月28日试产,其余两台也将在明年内全面建成。建成之后,四台机组一年需要320万—340万吨的煤,紧挨煤矿的低成本优势将更加明显。”
借助大方火电厂建成的契机,大方县积极延伸煤电产业链、促进本地经济发展。一方面完成了五风、绿塘、小屯、对江等矿区探矿权的转让,以扩大煤炭产量。目前,这些矿区有的已经开始建设,有的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其中对江煤矿年产量150万吨,小屯煤矿年产量120万吨,将作为大方火电厂的配套矿井。与此同时,与电厂相联系的运输业、建筑建材业、服务业等行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有了新的空间。
“在煤电项目投资的强劲拉动下,我们县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去年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曾家强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的财政收入保守估计也将突破3亿元大关。”
煤电项目的发展,也促成了大方县经济结构的迅速转型,大方县正在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县逐步迈向工业化时代。为了更好地利用煤炭资源,实现增值,大方县提出了新的发展构想,以煤炭生产为基础,重点发展电力和煤化工产业,把大方矿区建成千万吨级的煤炭生产基地、电力生产基地、优质煤炭出口基地和煤炭深加工基地。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利用资源优势,加快经济发展,在毕节地区并非大方县一家。在全地区中,大方火电厂目前的装机容量只排在第六,毕节建成和在建的火电厂还有:金沙火电厂、金沙黔北发电总厂、纳雍火电一厂、二厂、黔西火电厂,之后还将兴建毕节火电厂和织金火电厂。目前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500万千瓦,到2008年新装机容量有望达到800万—1000万千瓦。
一大批重点火电项目的上马,使毕节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有了用武之地。毕节地区是贵州省最大的无烟煤基地,煤炭累计探明储量约为250亿吨,约占全省一半,而煤炭资源的远景储量更是多达760亿吨。如今,毕节地区已经建设的正规煤矿80%以上集中在金沙、纳雍、织金、大方四个县,煤炭年产量近3000万吨。煤炭资源的开发,使毕节地区迈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并获得丰厚的财源,仅金沙县新化乡一个乡,2005年的税收就高达1.37亿元。
与此同时,毕节地区招商引资也呈现出良好态势。山东兖矿、华电集团、国电集团、贵州金元公司、西电公司、四川启明星发电公司、西洋集团、新奥集团等公司纷纷来此办厂设点,目前,已有20多个省区市的企业进入毕节地区参与资源开发。
“煤从天上走,钱从地上来。”煤炭与电力正逐渐成为毕节地区的支柱产业,仅煤炭增值税和电力增值税在2000年—2004年就为毕节带来7 .66亿元的收入。可以想象,随着“西电东送”战略的进一步实施,煤炭资源丰富的毕节地区将会迎来加速发展的新机遇。(李红光 张剑鸣 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