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兰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创新中发挥后发优势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12月04日   来源:经济日报

    甘肃省兰州市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创新,在创新中发挥后发优势,取得了明显成效。

    优势从创新中来

    “从纵向来比,‘十五’是兰州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但与周边省会城市相比,差距在拉大。”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陈宝生对兰州现状直言不讳。

    陈宝生告诉记者,兰州是我国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时期,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有12个放在了兰州,使兰州初步建立起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框架;伴随着国家“三线建设”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兰州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长期形成的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产业结构,让兰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感到了空前压力。

    “关键在于能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发挥后发优势。”陈宝生说,“后发优势从根本上说从创新中来,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兰州市国资委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作为老工业基地,兰州企业总数占全省一半以上,工业总量占全省三分之一以上,兰州国企改革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甘肃省的经济发展。”2004年11月兰州市国资委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兰州市的国有资产进行了逐个盘查。

    2004年底,新一届兰州市委、市政府经过认真调研后,决定组织动员全市力量全力推进国企改革。为此,兰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国企改革攻坚计划,决定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国企改革任务。抓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企业发展的内在活力,提高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健全的国资监管体系。

    目前,兰州市国企改革全面转向企业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阶段。按照规划,今年将以100户企业实现以资产重组为重点,实施资源整合、产业结构和战略布局的调整,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以兰州大通河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制桶厂等为代表的一批国有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已走出困境,重新焕发了活力。

    更加注重全面发展

    “我们有一个看法,就是单纯就经济抓经济、就发展谈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选择了干部‘治庸’作为切入点,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陈宝生告诉记者,兰州市委专门召开全委会,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不会作为”3类18种行为进行了定性定量的界定,对进行查处的标准、程序作了规定。

    为配合干部“治庸”计划的实施,各委办局主要负责人电视上与群众沟通情况的栏目在兰州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兰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总监李杰表示,节目开播一年多来,已有36个市级委办局、8个县区、22个企事业单位接受访谈,60多个市级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走上了电视,截至今年10月,节目已播出318期,解决解答各类问题5232件,投诉解答解决率达76%。

    与此同时,兰州市取消和调整各类行政审批事项334项,累计达到763项,占市级部门审批事项总数的71.4%,2005年2月市政府还启动了政务大厅。“虽然我们政务大厅建得比较晚,但我们吸取了各地的好经验,坚持高起点、规范化管理。现在有30个部门372个审批项目入驻,大大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兰州政务大厅副主任韩宁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已累计办结9万多受理件,办结率达99.9%。

    此外,从去年起,兰州市委、市政府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万人评议机关”活动,对74个部门和单位进行了评议,今年已对78个单位进行普遍评议。

    “通过创造一个有利于在兰州投资、创业、干事的社会环境,吸引资金、人才和技术的流入,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从而推动兰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陈宝生说。一系列管理手段的大胆创新,使兰州市各级职能部门形成了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的良好局面,“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改善环境就是促进生产力”成为兰州各级党政干部的共识。

 
 
 相关链接
· 自主创新受高度重视 正成为中国发展新动力
·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与科技在创新中和谐共鸣
· 2006我国自主创新硕果累累
· 自主创新不能闭门搞 更多科技计划将"开门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