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8日8时5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二号”D气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新华社西昌12月8日电(记者田兆运)北京时间8日8时5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二号”D气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火箭发射24分钟后,据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和在太平洋执行任务的“远望”号航天测量船报告,卫星已经成功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经过一系列控制,卫星将最终定点于东经86.5度赤道上空。
“风云二号”D气象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可全天候对地球进行连续气象监视,获取地球空间环境白天可见光云图、昼夜红外云图和水汽分布图;收集和转发气象、海洋、水文等观测数据;监测太阳X射线和空间粒子辐射数据等。卫星重约1.39吨,在轨采用自旋稳定方式。用户为中国气象局。
我国于2004年10月19日发射的“风云二号”C气象卫星,目前工作状况良好。这次发射升空的“风云二号”D气象卫星,既可以作为“风云二号”C的在轨备份星,也可以根据需要与其配合进行立体业务观测,实现我国静止气象卫星双星业务系统建设目标,增强卫星在轨连续、稳定运行的可靠性,为我国及周边国家天气观测、气象预报和减灾防灾发挥重要作用。这颗卫星的发射成功,还对加强我国与国际气象组织的合作,提高我国在气象领域的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执行这次卫星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94次飞行。
新闻背景:气象卫星
新华社西昌12月8日电(记者田兆运)气象卫星属于遥感类卫星,通过多通道高分辨率扫描辐射计、红外分光计和微波辐射计等遥感器观测地球,获取气象资料。
根据卫星运行轨道的不同,气象卫星分为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气象卫星两种。一颗围绕地球两极运行的极轨气象卫星每天对全球进行两次气象观测,可获取全球气象资料。一颗运行在地球赤道上空的静止气象卫星则能对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地区连续进行气象观测,在30分钟或更短时间内获取一幅全景圆盘图,实时将资料送回地面。气象卫星除对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有重要作用外,在自然灾害和地球环境监测以及海洋、航空、航海和农业、渔业等方面都有着广泛应用价值,是应用卫星中重要的多用途卫星,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极轨和静止两种气象卫星的发展都取得了重要进展,是第5个自行研制和发射静止气象卫星、第3个自行研制和发射极轨气象卫星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