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海口12月14日电(记者周正平、吴晶晶)2006年东亚海大会完成了全部议程,14日下午在海南省海口市闭幕。大会组委会在闭幕式上宣布,下届东亚海大会将于2009年在菲律宾举行。
来自世界各地的约800名专家、学者、国际组织的代表,以及15个东亚国家的政府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在为期3天的大会上,与会代表围绕安全清洁的海洋、可持续渔业、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管理、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地方政府的可持续财政机制、科学与技术支撑、公众参与等7大领域32个议题,演示并交流了285篇论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通过广泛的对话和知识交流,与会代表形成了建立东亚海区域伙伴关系和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与会代表认为,东亚区域海洋和水域是相互连接、相互影响的,东亚各国应建立有效合作机制,使不同层次的利益相关者结成伙伴,汇聚海洋保护和管理的经验、知识和资源,共享海岸带和海洋可持续发展管理的成果,确定共同的战略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代表们指出,东亚区域各国虽然有文化、政治和经济上的差异,但是东亚海将这一区域的人民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人民的广泛参与是达到东亚海可持续发展共同目标的关键。2006年东亚海大会的交流成果,将提交随后召开的部长会议,作为其决策的依据。
东亚海大会每3年举办一届。举办东亚海大会的目的是为东亚国家的政策制定者、经济学家、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者、非政府机构代表、媒体、科学界和民间人士,以及私营部门提供一个对话、知识交流和合作的场所,提高对东亚海区域伙伴关系和可持续发展意义的认识。首届东亚海大会于2003年在马来西亚举行。
新闻背景:中国参与东亚海计划大事记
新华社海口12月14日电(记者周正平、吴晶晶)由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国际海事组织分别于1994年和2000年共同发起了“东亚海海洋污染防止与管理计划”及 “东亚海域环境管理伙伴关系计划”(简称东亚海计划)。东亚海计划执行多年来,提高了东亚邻海各国海洋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推广了海洋综合管理的理念。
东亚海计划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施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相关国家、相关部门间的合作伙伴关系,解决跨行政管理边界的热点海域的环境管理问题。参与该计划的成员国目前已扩大到朝鲜、韩国、日本、中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柬埔寨、新加坡、老挝、东帝汶等国家。
中国是东亚海计划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以下是中国参与东亚海计划大事记:
——1994年,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以及国际海事组织共同发起了第一个跨东南亚、东北亚地区的“东亚海海洋污染防止与管理计划”,我国参与并实施了该计划。福建省厦门市列为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的3个示范点之一。
——1997年,在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海事组织、东亚海域海洋污染预防与管理项目厦门示范区的共同推动下,厦门建立起海岸带综合管理体系。
——1999年,厦门海岸带综合管理示范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厦门模式”已被联合国等9个国际组织列为海洋综合管理成功模式加以推广。
——2000年,东亚海计划二期计划即建立“东亚海域环境管理伙伴关系计划”实施,我国渤海地区被列为示范区。
—— 2000年7月26日,东亚海项目第七次指导委员会会议暨渤海海洋环境保护与管理论坛在大连举行。在开幕式上,国家海洋局与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和天津市一道共同签署了《渤海环境保护宣言》,展示了保护渤海海洋环境,促进渤海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2002年4月22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一届部长会议在韩国召开。会议发表的《汉城海洋宣言》表示,要加强地区间的合作,保护海洋和有效地利用海洋及沿海资源。
——2003年12月,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司长李海清率团出席在马来西亚召开的第一次东亚海大会和部长会议,积极推动并参与编制《实施东亚海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签署《普曲加亚宣言》。
——2005年11月28日,《东亚海项目海岸带综合管理平行示范点协议备忘录》签字仪式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海岸带综合管理平行示范点协议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这一国际合作项目在地方的正式实施,将进一步提高我国沿海各地海岸带综合管理水平。
——2006年12月12日,为建立东亚海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机制,经国务院批准,第二次东亚海大会及部长会议在我国海南省海口市举行,并将签署《实施东亚海可持续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宣言》(即《海口伙伴关系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