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乐陵市梁锥村以及邻近几个村的村民,如今都住进了民营企业家梁希森建造的200多平方米的小别墅,村民也成了希森集团的工人。近年来,民营企业在山东省工商联组织开展的“民企帮村”活动中大显身手,6900家企业参与了各种形式的新农村建设和帮扶活动。
2005年底,山东省工商联在总结威海市工商联经验的基础上,发起全省工商联系统“民企帮村”活动,引导工商联会员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新农村建设,与农民共同富裕。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或结对帮扶,一企帮一村或多村;或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办法,带动农民成片脱贫致富;或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修路、架桥、助学、救助困难群体等;或在当地党委领导下,从民营企业选派优秀管理人员到贫困村担任村干部,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等。
结对帮扶活动在山东各地蓬勃发展。威海市工商联最早在全省开展了“百企帮百村”活动,截至去年底,已有195家企业与153个村庄结成帮扶对子,实施帮扶项目88个,项目总投资3015万元,无偿投入公益、福利事业资金149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民企帮村”活动开展一年来,山东省民营企业定点帮扶的村庄已达3300个,帮扶企业新建了500多个生产基地,辐射1400多个自然村,带动农民增收35亿多元。
各地民营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农村建设敬老院,援建医院和卫生室,修路架桥,打井引水,扶贫济困,今年1至10月共资助特困户8800多家、特困家庭学生9500多人,救助困难群体1万多人次,捐助总额5200多万元。在宁津县,外地5家民营企业帮助当地新建了5所光彩小学。宁阳县民营企业家孙光亮捐资140万元,建小学、架桥梁。肥城市个体户冯立银为家乡修路架桥,为村小学送取暖煤,几年来投入公益事业几十万元。目前,山东省民营企业中,已有近300人到250个村担任村干部并提供物质支持,其中168人当选为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
山东省工商联负责人说,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改善和密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与农民群众的关系,既使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也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基层之声
山东华乐实业集团公司董事长苏寿堂——
倡导并整合民营企业和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力量,开展“民企帮村”活动,是帮助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非公有制企业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回报社会的良好方式。我们在帮扶农村发展的实践中体会到,遵循自觉自愿、量力而行、互尊互谅、注重实效、互惠互利、循序渐进的原则,民营企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等方面,大有用武之地。 记者 刘成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