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江苏省宿迁市积极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12月16日   来源:经济日报

    被誉为“花木之乡”的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正引领10万农户积极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除种植面积近30万亩的花木外,沭阳县还建设了华冲片万亩优质蔬菜生产基地、新沂河万亩特种水产养殖等12个高效农业示范区。该县重点扶持一批农副产品龙头加工企业,打造出了“三特”大米、无公害瓜菜等多个省内外知名产品,初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这是宿迁市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促进城乡经济和谐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江苏省宿迁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通过倡导全民创业,实施示范带动、政府推动和龙头拉动战略,初步建成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农业生产格局。该市蔬菜、食用菌和花卉面积分别由建市初的60万亩、44万多平方米和9万亩发展到180万亩、3300多万平方米和38万亩,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兴主导产业,形成了10大特色蔬菜基地、“一环两带”食用菌基地和六大花木产业区(带);建成了以新沂河、淮沭河、汴河为主的三大水禽养殖带、六大优势畜禽产品生产区和31个规模化养殖小区等。与此同时,宿迁还建设有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共有207个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86个产品获得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11个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

    为推进苏北地区发展,经国务院批准,1996年7月,江苏成立地级宿迁市。建市之初,宿迁是江苏省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较慢的地区。

    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说,富民优先,必须靠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才能推动城乡经济和谐发展。宿迁市抓住机遇,着力打造“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创业文化,鼓励全民创业,发挥本地市场拉动力,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农业生产专业化和农村产业多元化等措施,有效增强了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通过实施工业带动,传统农业大市宿迁也实现了城乡经济和谐发展。一方面通过引进工业项目,直接培训和吸收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为农民致富提供了机会。以沭阳为例,该县经济开发区目前用工接近4万人,其中本地农民占八成以上。统计数据显示,宿迁市沂河沿岸10多个乡镇,就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木材加工业产业集群,近2300家企业让近10万名农民变成了工人。

    按照“农户+基地+龙头企业”的产业化发展思路,宿迁引来了大型龙头企业,使该市走上农业产业发展之路,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效益稳步提高。以娃哈哈公司为例,该企业近年来陆续在宿迁市上了3条乳产品生产线,1条线1天就要50吨牛奶,需要1700头奶牛供奶。

    近年来,该市在招商引资以及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实施“环保优先”战略,对所有投资项目严格实行“项目审查”制度,明确规定:不论什么项目在落户前必须进行“环评”报告,对违反国家产业政策或者属于严重污染项目的,不论投资规模多大,一律予以“一票否决”。

    为此,宿迁获得了江苏的“两湖清水”、淮海经济区的“一片森林”、黄淮海地区最大的“氧吧”等诸多称号。生态宿迁的这张绿色名片,已衍化成一个绿色大磁场,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前来投资兴业。

    从2005年开始,宿迁主要经济指标一跃进入全省前列,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出口总额等5项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第一。

    经济快速发展给宿迁人带来了实惠。数据显示,2005年,宿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12元,比建市之初增加42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39元,比建市之初增加1846元,年均分别增长10.5%和7.6%。(记者 谢文哲 通讯员 马志春)

 
 
 相关链接
· 江苏省力推高效农业规模化等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
· 江苏省农林系统加快落实高效农业规模化战略部署
· 江苏召开发展一村一品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工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