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12月18日电(记者 王汝堂)黄河下游自17日开始淌凌后,一夜之间凌情迅速发展,18日上午,黄河下游西河口以下河段淌凌密度已达到20%~40%,大片大片的冰块漂浮在河口附近的河面上,缓缓向大海流去。
据山东黄河防汛办公室的专家介绍,受较强冷空气影响,12月16日起位于黄河最下游的山东省气温大幅度下降,17日黄河入海口附近开始淌凌,由于此前黄河下游气温持续偏高,河水水温较高,最初淌凌密度较小。然而,一夜之间凌情迅速发展,18日8时东营市胜利至护林河段淌凌密度达到8%,西河口以下河段淌凌密度达到20%~40%,最大冰块面积达到4平方米,冰厚一般在一两厘米。
河务专家介绍,此前,山东各级黄河防汛部门均落实了防凌责任制,组建了防凌队伍,筹集了防凌工具物料。目前,各级防凌部门全部恢复了防凌值班,黄河专业抢险队、冰凌观测组已全部上岗到位,密切关注凌情发展变化,确保黄河防凌安全。18日,山东黄河防汛办公室向沿黄各地紧急下发通知,对防凌工作进一步作出部署,督促各地及时拆除影响行凌的沿河浮桥。
最近几天黄河下游寒潮来袭,从黄河河口管理局了解到,黄河入海口附近最低气温降至零下8摄氏度左右。山东黄河河务局的专家介绍,去年黄河下游的淌凌出现在12月底,与往年相比,今年黄河下游淌凌提前了1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