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在联合国执行维和任务的中国维和人员达到1487名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12月18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 王经国)从利比里亚到苏丹,从刚果(金)到黎巴嫩……在2006年的世界热点、冲突地区,处处活跃着中国维和军人的身影。据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负责人介绍,目前,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仍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

    应联合国要求,1990年以来,中国军队已先后参加16项维和行动,共派出维和人员近6000人次。“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规模不断扩大,影响不断加强。”这位负责人说。

    2006年5月,一支由435人组成的中国维和部队,来到苏丹南部瓦乌任务区开始为期6年半的维和任务。这是目前中国维和部队参与期限最长的一项维和行动。

    有“世界火炉”之称的苏丹,不仅气候炎热潮湿,而且疟疾、流感肆虐。

    首批中国维和官兵抵达瓦乌不久,就受领了修筑从维和营地通往瓦乌机场的3公里道路工程作业任务。忍受着50多摄氏度的高温,官兵们仅用3天便完成了任务。当工程官萨舒尔少校驱车前来验收时,这个一贯挑剔的军官掏出随身携带的尺子仔细测量,反复检查后连声说:“中国工兵,真棒!”

    在刚果(金),中国维和官兵热情地向当地民众伸出援助之手:为驻地儿童义务检查身体,为驻地群众捐赠食物、药品……

    10岁的贾玛里,父母在部族斗争中丧生。中国工兵来到刚果(金)之后,中国营地便成了贾玛里的家。部队每次轮换回国时,官兵们都会把照顾贾玛里的任务进行交接,让爱心的接力棒不断延续……

    “现在,在刚果(金),很多人会说‘你好’‘中国好’等简单的汉语。”中国驻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副指挥长王东升说。

    在利比里亚,中国维和部队运输分队官兵自2006年4月到任务区后,每次外出执行任务需要用餐时,都不忘用塑料袋将垃圾带回营区;行车途中,遇有行人或者牲畜穿行马路,他们都会主动停车礼让……

    中国官兵的良好形象给联合国官员留下了深刻印象。联合国秘书长驻利比里亚特别副代表路易斯·卡洛斯·达科斯塔,11月8日向出色完成任务的中国维和部队558名官兵颁发了“和平荣誉勋章”。他这样评价中国军人:“你们不仅高标准完成了联合国赋予的各项任务,你们表现出的高度纪律性也令人敬佩。”

    执行维和任务中,官兵们不仅要面对恶劣生存条件的挑战,而且还会面对死亡的威胁。2006年7月26日,在以色列对联合国希亚姆哨所的袭击中,中国军事观察员杜照宇不幸遇难。他是第八位在执行维和任务中牺牲的中国军人。

    2006年7月,黎以冲突爆发后,部署在黎巴嫩南部地区的中国维和工兵营,承担了这一地区的排雷、修建和维护道路等任务。

    面对危险,中国维和工兵勇往直前。在雷场、在未爆炸的弹区以及道路抢修现场,他们夜以继日地奋战。目前,官兵们已经排除各种地雷和未爆炸物4000多个,清排雷区5万多平方米,抢修道路50多公里。   

    10月1日,中国维和工兵营182名官兵被联合国授予了联合国维和勋章。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负责人说。

 
 
 相关链接
· 中国为维护非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 安南驻海地特别代表看望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员
· 我国第四支维和警察防暴队开始在海地执行任务
· 公安部和山东省委省政府隆重表彰赴海地维和警察
· 外交部发言人就我驻黎巴嫩维和人员受伤发表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