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 我国著名相声艺术大师、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艺术指导、国家一级演员马季于20日在北京因心脏病逝世,享年72岁。
马季原名马树槐,1934年生于北京,祖籍天津宝坻。1951年在北京市新华书店工作,1956年调中国广播艺术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曲协常务理事、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团长等职。2006年获得中国曲艺牡丹奖的终身成就奖。
马季师从侯宝林先生,他的处女作是1956年创作的《打篮球》,此后,除演出一些传统相声及别人创作的相声段子外,他还创作并演出了《英雄小八路》《新桃花源记》《百吹图》《白骨精现形记》《舞台风雷》《五官争功》等百余个相声。另外还出版了《马季相声选》和《相声艺术漫谈》。
作为我国新相声的代表人物和近现代相声艺术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马季善于表演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相声作品。同时在相声艺术长于讽刺的传统之外,他还开创了以赞美新生活和新的英雄人物为主题的“歌颂型”对口相声,其中影响较大的作品有《登山英雄赞》《画像》和《找舅舅》等。
马季是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二、三、四、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五、六、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长留欢笑在人间—缅怀著名相声艺术大师马季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 隋笑飞 万一)“昨天晚上马季老师给了我一个他写的相声本子,想让我演。万万没想到我还没来得及细看,马先生就……”说着说着,马季的弟子王谦祥有些哽咽了。
惊闻马季突然辞世,喜爱他、喜爱相声的人们从心里感到哀痛。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20日10时许因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
“这是真的吗?”中国曲艺家协会党组书记、马季的弟子姜昆上午11点20分接到了第一个闻讯打来的电话。“所有人都不相信,不敢相信。”姜昆的声音有些嘶哑:“今天接了100多个电话,人们都不愿相信这个消息,这说明马季老师在人们心中的位置。”
姜昆说:“马季老师的去世对中国曲艺界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许多作品是我们这一代人无法超越的。他是党培养的人民艺术家,他的每篇作品都有时代印记、继承创新。”
“一个多月前在南京开会时,马季还和大家一起探讨相声的教育和未来,他设想着要编写一套权威的相声教材,还要把自己的创作表演体会和经验也写成书供大家参考。”曲艺评论家常祥霖语气沉重:“他走得太早,还有好多事都没来得及做,这是曲艺界的损失,也是文艺界的损失。”
也许,这更是观众的损失。“我是听着马季的相声长大的,听的第一个相声就是他说的坐船去非洲什么的一段相声。”一位姓张的先生说,“我特佩服马季,他的相声不仅能将大家逗乐了,还让人长知识。”
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栏目主持人汪文华告诉记者,“在听到老先生去世的消息后,不仅是我,我们整个栏目组的同事心情都非常沉痛。”马季先生平时身体非常好,就在上周,《曲苑杂坛》的工作人员和马季先生还在海南的创作基地一起进行创作。老先生一直都和我们说,做节目不要太浮躁,方方面面都要严谨,要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
马季离我们而去了,带着广大观众的无限怀念。他笑容可掬的神态,用笑声串在一起的《英雄小八路》《新桃花源记》《百吹图》《五官争功》等百余个相声段子,已牢牢地印在喜爱他的人心中。
众网友撰写悼文 情真意切念马季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 万一 周玮)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于12月20日上午10时25分在北京逝世,终年72岁。消息传出后,记者在新浪、搜狐、网易等网站博客论坛上看到众多网友纷纷撰写悼文,情真意切地怀念这位德艺双馨的相声表演艺术家。
网友“不惑之年”悼念马季:可以说我是听着马季老师的相声长大的,在笑声里成长起来的。我想不管是我,还是其他的同龄人,或是长辈们,都会永远记得这样一个给予人们带来无数笑声的相声演员,一个“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像马季老师一样的演员快速地成长起来……
网友“竹山下”悼念马季:这位影响了两三代人的著名相声演员就这么突然地离开了我们,觉得有点辛酸。因为他和他的徒弟们的相声伴随了我童年的成长,那么多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总会有着他或其徒弟们的身影。 网友“樵夫”悼念马季:现在老艺术家们已经一个一个的去天国了。但是像我一样的人肯定还有很多很多吧,他们带给我们的欢乐,已经深深的印入我们的骨髓里了,能一辈子让我们乐观的面对人生。
网友“看家人”悼念马季:看马老的临终遗嘱,感触良多。“我毕生只想把笑留给人民,而不能给大家添麻烦,给国家浪费钱财……”老艺术家的这番话绝不是什么豪言壮语,更没有丝毫给自己树碑立传的意思,从中读到的只有一个老艺术家、老共产党员的一颗无私无欲的内心,这是何等的襟怀?
这个老人永远去了,但他不朽的作品将永远为人民带来欢笑,或许,用笑声来祭奠仙逝的马老才是最恰当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