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记者 姜雪丽)国家质检总局24日公布的中老年奶粉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近一成中老年奶粉质量不合格,产品抽样合格率为90.6%。
此次质检总局共抽查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上海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7家企业生产的53种产品。
本次抽查对中老年奶粉的卫生和理化指标进行了检测。经检验,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亚硝酸盐、砷、铅、黄曲霉毒素M1、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8项卫生指标全部合格。
抽查结果表明,大中型企业的产品质量较好,抽查了27家大型企业的产品全部合格,产品抽样合格率为100%。而小型企业的产品抽样合格率为63.7%,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较多。
抽查中反映出的主要质量问题:抽查中有个别产品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钙含量达不到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
抽查中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有:广东华氏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皇世牌中老年奶粉、齐齐哈尔汇昌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汇昌牌中老年高钙奶粉和黑龙江冰都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冰都牌中老年配方奶粉。
近三成酱油产品质量不合格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记者姜雪丽)国家质检总局24日发布的酱油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近三成酱油产品质量不合格,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1.9%。
国家质检总局共抽查了北京、河北、内蒙古、吉林、上海、江苏、浙江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65家企业生产的285种产品。
自2002年开始实施酱油市场准入制度以来,质检总局加强了对酱油加工企业的监管,酱油的产品质量比2002年提高了40.3个百分点。
本次抽查对酱油产品的卫生和理化指标氨基酸态氮、全氮、总酸、铵盐、可溶性无盐固形物、总砷、铅、黄曲霉毒素B1、菌落总数(适用于餐桌酱油)、大肠菌群、致病菌和食品添加剂等指标进行了检验,经检验,铅、黄曲霉毒素B1和致病菌项目全部合格。
抽查结果表明,连续的国家监督抽查以及实施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促进了酱油生产企业质量意识的提高,大中型企业产品质量较好,而小型企业的产品存在一些质量问题。
抽查中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有氨基酸态氮含量不合格。氨基酸态氮是表明酿造酱油中大豆蛋白水解率高低的特征性指标,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酱油的质量越好,鲜味越浓。
此外,还有产品的全氮和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含量不合格。全氮和可溶性无盐固形物都是酱油中内容物含量指标,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出酿造酱油的品质。
其他的质量问题还有:铵盐超标;苯甲酸含量超标;微生物指标超标;标签标注不规范。
抽查中质量较差的产品有:宁夏青铜峡市福源酿造厂生产的酿造酱油、国营南昌曙光蔬菜加工酿造厂生产的曙光牌精品老抽王酿造酱油、乌鲁木齐市泰华调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华太太酿造酱油和河北保定市金城副食品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三润深牌金城纯粮酿造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