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国粮食面积要力争稳定在15.8亿亩以上,单产力争增长1%以上。农业部党组书记孙政才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明年的工作目标。
孙政才说,我国粮食总体上仍是产不足需,品种结构和区域平衡矛盾仍然突出。因此,农业部明年的重点工作是:
——坚持不懈发展粮食生产,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进一步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提高复种指数,种足种好粮食作物,力争粮食面积稳定在15.8亿亩以上;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实施好沃土工程、种子工程,力争单产增长1%以上;强化病虫害防控和防灾减灾,把各种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重点推进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努力扩大保护性耕作实施范围。
——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提高农业整体效益。要积极发展优势产品和特色产业,继续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加快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一要加强良种繁育和推广体系建设。二要推进畜牧业养殖方式转变。三要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继续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深化农村改革和农业对外开放,进一步增强农业发展活力;着力解决农民群众实际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记者瞿长福、李力)
2007年现代农业建设强化“四大支撑”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2007年现代农业建设如何推进,农业部日前强调,要着力强化“四大支撑”、构筑“六大产业”体系。
建设现代农业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政策、科技、装备和人才等方面强化支撑。农业部提出,一要强化现代农业的政策支撑。要不断健全完善政策落实机制,确保中央各项支农强农政策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取得实效。二要强化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要建立和完善富有活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加强关键技术攻关研发,拓宽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渠道。三要强化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支撑。要加快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技术装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四要强化现代农业的人才支撑。要加强对农民的现代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培训,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培训。
农业部提出,要在全面推进农业各行业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六大产业”。一是优质粮食产业。二是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三是健康养殖业。四是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五是生物质和生态等产业。六是农业服务业。 (记者瞿长福 李力)
2006年农业好局面来之不易
2006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粮食生产实现连续第三年增产,预计全年粮食产量达到9800亿斤以上,实现了粮食生产自1985年以来首次连续三年增产;农民收入保持连续第三年较快增长,预计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这是1985年以来首次实现连续三年增幅超过6%。与此同时,农村各业也都实现了平稳协调发展。
2006年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开局的一年,取得这样的成绩,表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正在持续向好。农业部党组书记孙政才说,出现这种好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央农村政策好。今年,中央连续第三年发出指导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对新农村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在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激励政策、调控政策、支持政策和财政保障政策,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在政策安排上,大幅度增加了对“三农”的投入,实现了“三个首次”:首次在春耕前拨付了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等资金,比往年提前三个月;首次安排125亿元农资增支综合直补和28.9亿元渔业燃油补贴资金;首次在春耕前公布了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并在夏收前启动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这些政策和措施,为实现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具体工作中,全国农业战线和其他部门做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努力。首先狠抓了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今年共实施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等转移支付项目资金86亿元,比去年增加近16亿元;中央农业建设投资88亿元,比去年增加3.8亿元。
采取扎实措施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农业部开展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优质高产创建、耕地质量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和生物灾害防控等取得明显成效。粮食面积得到落实,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650万亩。继续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开展主体培训,重点抓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试点项目县由200个增加到600个,面积扩大到2.6亿亩,实现亩均节本增效25元以上。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推进。2006年,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得到深入实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促进行动、畜牧水产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以及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和品牌创建活动,“一村一品”、“阳光工程”取得明显进展,形成了农民收入多元增长的良好格局。
与此同时,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水平也得到提高。2006年,成功发射、回收“实践八号”首颗航天育种卫星,禽流感新型疫苗研发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超级稻推广面积达到6500万亩,农业科技入户、农业信息化建设都有新进展。农村生态家园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全国已有2200万农户用上沼气,占全国总农户的9%。农业法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畜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相继颁布和施行,相关配套规章制度逐步建立完善。
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还存在基础不牢、设施装备落后、抗灾能力不强等问题和困难。农业部领导表示,面对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充分认识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意义,在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等方面下工夫,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李力 瞿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