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白瑞雪、李亚杰、朱鸿亮)联合反恐演习、刚果(金)维和、印度洋海啸救援……近年来,中国军队以前所未有的活跃姿态亮相于国际舞台。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林治远认为,中国军队的职能使命正在从保家卫国向维护世界和平拓展。
林治远29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新发表的《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作为公开阐释中国国防政策和国防行为的政府文告,历部国防白皮书都对中国军队的职能使命作出了概括。无论是从篇幅还是表述方式上看,国防白皮书越来越强调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履行国际义务中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
“今天发表的白皮书把中国军队的对外交流提升到了‘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的高度,这说明,中国的安全视野更加全球化,中国军队的职能使命内涵更加丰富。”林治远说。
“这是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林治远说,当今世界并不安宁,但单靠一个或者几个国家是不可能缔造和平的,全球化的持续发展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凸显,对国际安全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中国军队能力的逐步增强,世界希望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大国。”林治远说,“我们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有信心、有能力顺应历史潮流,同时肩负起维护国家自身利益与履行国际责任的义务,促进整个世界的共同安全和共同发展。”
2002年以来,中国与11个国家举行了16次联合军事演习。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安全合作,与外军在联手打击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方面取得了成果。中国军队还多次走出国门执行国际维和任务、实施紧急人道主义救援。
军事专家温冰认为,从保家卫国到维护世界和平,折射出解放军逐步从内向型到开放型军队的转变。“中国在和平发展道路上越来越开放,军队也越来越开放。只有‘开门建军’,军队才能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温冰说,职能使命的拓展要求中国军队树立新的军事能力观。“过去的战斗力标准就是‘打赢’,现在不一样了,在提高‘打赢’能力的前提下,还要有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的能力。”他举例说,专业技能、语言能力、对外交往能力、国际法知识等,都是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所需的。
多年来,中国军队的职能使命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
战争年代,军队被比作“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保家卫国”成为主要职责;江泽民提出,军队要为国家的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要求军队“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