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1月1日起,北京市统一市区地面公交普票票制票价,对刷公交IC卡乘坐市区447条公交线路车辆,普通卡享受4折、学生卡享受2折优惠。此举受到广大群众的高度赞扬。据北京市交通委最新统计,截至1月3日,全市共售出公交IC卡660万张,其中普通卡563.5万张,学生卡62万张,地铁卡34万多张。此次票制改革涉及16000多辆公交车,共有31000多个刷卡器要进行消费终端软件和新费率卡的升级,以确保日结算处理能力达到1200万笔。
北京是一个特大城市。至2006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85万辆,而且仍以平均每天1000辆的速度增加,小汽车出行比例持续增长,高峰时段市区主要干道基本处于饱和状态,交通已成为城市运行管理中十分突出的问题。因此,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十分紧迫。北京市于2005年颁布了《北京交通发展纲要》,确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提出到2010年基本建成以轨道交通和大容量快速公交为骨架,地面公交为主体,快线、普线、支线相协调,覆盖城乡的公共交通网络,公共交通吸引力明显增强,公交出行比例提高到40%以上。其中,地面公交分担率为30%,运量将达到1200万人次/日以上。目前市区公交出行比例为29%。
实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取决于首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2006年北京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17.2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已连续11年平均增幅超过20%。为配合实施今年公交低票价改革政策,市财政预计将安排49.76亿元支持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事业发展,比上年增加13.04亿元。其中,此次公交IC卡刷卡打折优惠政策这一项,就将预计安排折扣补贴34亿元。
1月3日,记者走上街头,乘上公交车,采访了部分乘客和司乘人员,亲身感受到公交“打折”带给人们的喜悦。
家住在劲松小区的李女士母亲身体不好,她每次都要骑车几十分钟到母亲家看望。虽然原来就有一卡通可以乘车去,但是由于价格优惠得不多,李女士没怎么用。后来有一天从报纸上看到,新的公交卡由原来的8折优惠到了现在的4折,李女士毫不犹豫就办了一张。现在她每天去看母亲,都是坐公交车,不再费力骑车了。
记者来到41路总站的公交卡办理窗口,发现来这里办卡的乘客络绎不绝。垂杨柳四小的两个小朋友刚刚给卡里充值。其中一位原来办有月票,不光刷的次数有限制,而且月票无效的公交车还不能坐。这下好了,坐车方便了,价格便宜了。过去她每次要充上20元,以后差不多可以省出10块钱。“自己的零花钱多了。”小姑娘美滋滋地说。 住在大北窑的周女士是公交卡的忠实用户,她很早就办了一卡通。
说到一卡通的变化,她感慨很多。她说,使用一卡通最大的优点就是不用上车就翻兜找零钱买票,方便快捷。提到这次一卡通的改革,她认为原来45元140次,每个月很多人可能只用得了80到100次,下个月还得重新续费,不是很划算。现在就不一样了,才4毛一次,这样反而有可能比以前省钱了,而且现在的公交卡不需要身份证,不需要照片,简化了办理手续。如果家里人用卡不频繁、不冲突的话,可以一家人合用一张卡或者两张卡更合算。而且除了9字头的车不打这么多折之外,其他所有的车都一样打4折,交通费便宜多了,坐车也松活了,不像之前,大家都挤月票有效的公交车。
大学生张同学住在方庄小区,他每天都要乘坐37路公共汽车上学。作为学生,张同学可以享受到两折的优惠,也就是每坐一趟37路公共汽车才花两毛钱。他原来使用过每月限额140次的月票,只能乘坐月票有效的公共汽车,现在可以选择很多次公共汽车,包括月票无效的,早上也不用太着急,有很多车可以选择,不再担心上学迟到。
乘坐41路公共汽车的外来务工人员雍先生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他一上车看到有位大爷没用卡,而是投的一元零钱,于是主动劝说这位大爷买卡。他拿出自己的卡在大爷面前比画了一下,然后诚恳地对大爷说:“大爷您也办个卡吧。现在都打4折了,很便宜,比您买票划算。”原来,雍先生的工作是送报纸,每天他都要乘坐公共汽车到单位去。过去他每个月要充上200多块钱才够用,现在估计用100多块就够了,他觉得对收入不多的人来说,打到4折,实惠很多。
记者采访了从华侨城驶向宝隆公寓小区的822路空调车的司售人员李师傅。李师傅告诉记者,这两天对他们车队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空调车也调整了价格。原来只用一卡通乘坐月票车的乘客,现在也会更多地选择空调车,方便了大家的出行,尤其这么冷的天,能坐上空调车出行是件好事。虽然这两天乘客一下子增加了很多,但是看到乘客可以满意地坐上公交车出行,自己虽然累,也觉得值得。另外,乘客刷卡的多了,也给司售人员带来了方便,不用接触那么多的现金,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可以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