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证监会已立案稽查资金被违规占用的17家上市公司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1月07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记者 江国成)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7日表示,证监会已立案稽查2006年年底前未能解决资金被违规占用问题的17家上市公司,并将相关涉嫌犯罪的问题移送公安机关,其中9家公司主要责任人已被采取司法措施。

    17家上市公司包括三九医药、S沪科技、兰光科技、宝硕股份、中国纺机以及12家因为连续亏损名称前被冠以ST(特别处理)的公司。这些公司涉嫌占用92亿元资金,其中三九医药占用额达37亿元,占未清欠额的40%。

    证监会发言人说,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违规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是对上市公司法人财产权的侵犯,是严重损害上市公司和广大中小股东权益的违法行为,是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巨大障碍。清理上市公司资金占用不仅仅改善了部分上市公司的资产状况,同时也是在中国资本市场上进行了一场深刻的“诚信守法”教育。中国证监会将按照国务院要求和八部委通知,严厉追究未能完成清欠的17家上市公司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违规占用上市公司的现象屡有发生。一些效益很好的上市公司,由于大量资金或其他资产被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长期违规占用,资金周转不灵,陷入亏损的境地,股价也一蹶不振,严重损害公司和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护投资者合法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上述问题。

    2005年10月19日,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务必在2006年年底前偿还所占用的上市公司资金。

    去年颁布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六)》明确了对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刑罚标准,加大了对侵占的刑事打击力度。

    去年10月,证监会公开宣布,2006年年底前不能完成清欠或落实清欠最终方案的公司责任人,必须在“要么还债,要么承担法律责任”两者之间做出抉择。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滕泰表示,解决上市公司资金被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违规占用问题,对保护广大社会公众投资者合法权益,完善相关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提升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促进我国股市健康稳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关链接
· 中国证监会要求投资者提高参与股指期货风险意识
· 证监会就顾雏军"举报信"中提及问题接受记者采访
·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科龙电器立案程序发表谈话
· 关于证券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知
· 证监会:上市公司披露年报须说明新会计准则影响
· 证监会出版我国第一本《中国证券业发展红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