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呈现出可喜的局面,自主创新的新成果不断涌现,捷报频传。
纯电动轿车开发成功,并开创了国产电动汽车出口的先河。国家“863”计划“纯电动轿车”课题于2006年1月通过验收,完成了全国首例锂离子纯电动轿车正面碰撞等试验,以此项技术为基础开发的“幸福使者”纯电动轿车,初步形成了小批量生产能力,出口美国112辆。
煤气化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863”计划“新型水煤浆气化技术”课题于2006年5月通过验收,标志着我国已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煤气化技术,为今后更清洁、更高效地利用煤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集成电路制造核心装备研发获得重大突破。2006年9月,“100nm高密度等离子体刻蚀机和大角度离子注入机”重大专项通过验收,并获得了采购合同。这是国产主流集成电路核心设备产品第一次实现销售,在产业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2006年1月,我国科技发展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盛会--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大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吹响了“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角。过去的一年,我们看到,各地方、各部门纷纷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自主创新。
--全国已有近20个省区市和15个部门召开了科技大会。结合本地区实际,各省区市纷纷研究制订或修改完善科技发展规划。北京、江苏、浙江、陕西、四川、广东等31个省区市明确提出将建设创新型省区市作为本地区科技发展的奋斗目标。
--中央及各部门、各地区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中央财政预算在2006年安排科技支出716亿元,比上年增加115亿元,增长了19.2%,增幅明显高于中央本级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增幅;已有18个省区市明确做出了大幅度增加财政科技投入的决定,辽宁、山东、湖北、湖南等省份的2006年财政科技投入都比上年增长100%以上。
--各项配套政策纷纷出台,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各项任务的落实提供了保障。国务院颁布了《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共涉及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等10个方面60条。有关部门正抓紧推进实施细则的研究制订。
过去的一年中,《规划纲要》中的各项任务开始得到全面的落实。
在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技术领域,2006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安排经费40亿元,在能源、资源、环境、农业、材料、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人口与健康、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公共安全及其他社会事业11个领域,安排了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共计214项,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突破瓶颈制约,提升产业竞争力。
在抢占未来战略制高点的前沿技术领域,《规划纲要》面向未来发展,超前部署了8个领域27项前沿技术任务。为了落实这部分任务,国家“863”计划选择了信息技术、生物和医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先进能源技术、资源环境技术、海洋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现代交通技术和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10个高技术领域作为发展重点,安排了38个专题、29个重大项目和若干重点项目,以期引导未来新兴产业的发展。
在面向国家重点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领域,《规划纲要》确定了10个重点领域和4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十一五”期间,“973”计划将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综合交叉等领域,安排一批重大项目。
2006年各项科技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自主创新能力稳步增强,为国家“十一五”科技事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局。(郑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