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庆:中国计划于10年至15年内基本实现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化
新华社北京1月23日电(记者崔静、周婷玉)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2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针对目前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不断攀升的态势,中国政府准备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用10年至15年的时间,基本实现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化。
张维庆指出,由于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存在的重男轻女观念根深蒂固,再加上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高,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以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B超的滥用使得人们能够比较方便地进行性别鉴定,这些都导致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呈不断攀升的态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为此,中国政府将采取以下四大措施:第一,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第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们老有所养;第三,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提高妇女和女童的社会、经济地位;第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通过法律手段严厉打击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行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目前进行的“关爱女孩行动”,即是为了进一步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
张维庆:“十一五”时期继续稳定现行的生育政策
新华社北京1月23日电(记者周婷玉、崔清新)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2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在“十一五”时期必须稳定现行的生育政策,而不能有丝毫的怀疑和动摇。
22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指出,综合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趋势,到“十一五”期末,全国人口总量(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要控制在13.6亿人以内。为此,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
有人认为这个决定的出台意味着计划生育政策放宽。针对这种说法,张维庆明确表示,计划生育政策不是“一胎化”政策,并解释中国各地采取不同的生育政策,是根据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现状,从实际出发制定的。
据介绍,中国城镇和部分农村实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这部分人占总人口的35.9%;有19个省份的农村实行头胎是女孩允许生二胎政策,这部分人占总人口的52.9%;在农村允许生两个孩子的有5个省区,占总人口的9.6%。在部分省份或部分地区,如人口比较少的少数民族地区,允许生两个以上孩子,这部分人占总人口的1.6%。
关于有少数人提出“放开二胎”,张维庆表示,党中央、国务院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在“十一五”时期必须稳定现行的生育政策。
他说,这是由我国现在的人口生育水平状况决定的。上世纪80年代中国出现了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这个时候出生的孩子,现在大多数已经进入了婚育期。另外自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出生的将近1亿独生子女,现在也已进入婚育期。
张维庆说:“在生育水平回升的状态下,加上一部分地区基层管理工作比较薄弱,管理手段相对弱化,导致流动人口超生问题比较严重。在这个时候‘放开二胎’,风险是非常大的。”
人口计生委:人工流产并不是中国计划生育的手段
新华社北京1月23日电(记者周婷玉、崔静)“人工流产是许多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国并不把人工流产作为计划生育的手段。”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23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
张维庆说,中国社会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人工流产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未婚青少年有人工流产的问题,已婚妇女也有少数人工流产的问题。
张维庆表示,针对人工流产现象,中国政府现在采取的措施是:普及有关生殖健康、生理卫生的科学知识,让青少年养成健康、文明、道德的良好习惯;并对那些不太懂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及自我保护的青少年提供必要的服务。
另外,对已婚育龄妇女的人工流产问题,中国政府会提供免费的、低费的优质服务,保障她们的健康与安全。
22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要求,中等以上学校要将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纳入相关课程教学内容或开设专题讲座等;要积极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引导群众遵纪守法,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将逐步适应户籍制度改革
新华社北京1月23日电(记者周婷玉、崔清新)随着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城市和农村不同的计划生育政策面临着如何衔接的问题。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国强2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适应户籍制度改革,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一些探索。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是根据人们的生活状况、经济背景来制定的。目前,我国有一些地区把“二元”的城乡户籍制度变为“一元”制,农村人口转入城市。“如果这些人能够享受到城市的低保、社会保障以及其他福利的话,那么他们自然就应该享受和实行城市的生育政策。”王国强说。
王国强同时指出,目前来看,有的农村人口尽管拥有了城市户口,但并没有享受到城市的待遇,而且仍然住在农村。像这样的情况,计划生育政策的衔接就有一定的过渡期,可能是三年或五年。最终以他们能否享受城市的待遇为标准,来制定当地的计划生育政策标准。
王国强说:“在考虑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的过程当中,计划生育政策的衔接问题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不能由于户籍制度的改革,造成既不能享受城市的待遇,又丢掉了农村的一些利益。”
新闻背景:中国2010年13.6亿人的人口总量目标是如何确定的?
新华社北京1月23日电(记者周婷玉、崔清新)中国人口究竟有多少?2010年中国人口总量要控制在13.6亿人,这个数字怎么来的?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2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了人们的这些疑问。
“当前中国人口总数是13.1亿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这一人口数字是可信的。”张维庆明确表示。
22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指出,“十一五”期末,全国人口总量(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控制在13.6亿人以内。
张维庆指出,这一目标是根据中国总和生育率测算出来的。经过人口战略研究以及大多数专家学者的反复论证和各种测算,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是1.7到1.8,也就是目前中国的生育水平是每对夫妇生育的孩子数平均为1.7个到1.8个。按照这样的生育水平,中国总人口每年将净增800万—1000万人。
“现在人口总数是13.1亿人,如果每年净增800万人,到2010年人口总量就可以控制在13.6亿人以内。”张维庆说。
中国全面推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新华社北京1月23日电(记者崔静、崔清新)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2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继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在我国农村部分地区试行得到较好效果后,这一奖励制度目前已在全国全面推行。
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是指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夫妇年满60周岁的计划生育家庭,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按人年均不低于6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扶助的制度。
张维庆指出,中国政府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的政策,是为了解决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对于城市人来说,这些奖励扶助金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农村的老百姓来讲,一人奖励600元,夫妇两人就可以得到1200元,确实能够缓解他们的困难,使他们的老年生活有所保障。
他表示,政府将采取“四权分离”的办法确保奖励扶助金发到老百姓的手中,即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承担奖励扶助资金的发放权、管理权、资格确认权以及社会监督权:人口计生部门负责资格确认,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管理,信用社、邮政局和金融部门负责资金的发放,纪检、监察部门负责资金的监督。
关于奖励扶助金的来源,张维庆指出,以中央和省级财政为主的资金负担体制将为这一制度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按照“中央财政重点保证、地方财政适度配套”的资金分担原则,中央对西部地区负担80%,对中部地区负担50%,对东部地区的辽宁负担40%,对山东、福建负担20%,其他省市全部由地方财政自行负担。他表示,我国还将进一步扩大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的政策措施。